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太阳城网资讯

从出国留学的利弊说起(6) ——家长们如何应对双减大环境续十九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4 03:03:22

/

6、华裔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突出

我们知道,欧美等国华裔青少年的知识学习能力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或者欧洲人所高度认可。如果我们说这是因为华人种族之血统优势而导致的话,恐怕不论是在华、在欧、在美都会被说成是一种政治上的不正确,起码是不会被各国的主流舆论所认可。

那我们将如何解读这种现象呢?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美国学校的教育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上,对知识的灌输成为他们教育指导思想的大忌。而一般家长又非常赞同学校的理念与做法,为尽力保证孩子童年的快乐、也多半把书本知识学习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家庭只能是享受人伦感情的所在;自然也就甚少我们东亚国度常见的各种课外补习班。

作为深受中华文明浸淫的华人或者华裔美国人,虽然不一定就完全信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说法,起码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书本知识的渴求会在下意识中起作用。——这就是文化传统之不可抗拒的力量。

也就是说、他们会在有意无意之间,要求孩子对书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求孩子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并通过家长驾轻就熟的各种方法在家庭中向孩子灌输各种书本知识。

留学的弊英语作文_留学弊端的英语作文_出国留学弊端英语100作文

不要说中国文字独有的图像化功能吧!仅举一个大家一定认可的例子:不管华裔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不高,指导自己的孩子用汉语背诵一下学校没有教过的“小九九乘法口诀”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吧?而正是这些令普通中国人司空见惯的家庭教育方法,一点一滴地3D打印了华人传统的知识学习方法。

这种文化传统通过家庭给予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应该不算小,尽管比起国内的孩子来、应该还是小巫见大巫,而且他们在学校并没有感受到多大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力。

再加上美国的学校从尊重每个人独立思考的理念出发,一般不会干涉家庭教育的具体形式。只要你对孩子因教育引发的体罚程度没有暴露,一般也无人置喙。

这算不算两种文化体系(或曰教育体系)迎头碰撞、以至其部分有效融合以后产生的某种互补效应?

如此一来,这些华裔的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美国文化形式的思考能力教育,而在家庭中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知识灌输形式教育,又成功地避免了各自的弊端。应该正是这种两手都有人抓、两手都很硬的方法造就了其人。所以,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出类拔萃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两种文化观念的普及与接受者的知识掌握量或者社会地位好像无大关系。

据我所知,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华裔孩子的知识学习能力极高。用中国的网络语言来讲,中国孩子都是令人望尘莫及的“学霸”。所以在一些学业要求很高的著名中学,华裔学子所占比例多年以来远高于当地正常的人口比例。甚至有一些对子女学业要求较高的非华裔家长叮嘱孩子学习华裔孩子的学习方法。这应该也说明了,华裔父母培养后代的方法其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留学的弊英语作文_留学弊端的英语作文_出国留学弊端英语100作文

好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所谓“虎妈战歌”一类书籍的畅销全美、加。

非常有意思的是,自2017年以来、面对华裔学生的超高升学率,不仅许多名牌大学开始放弃按照分数录取的标准、转而实施按照族群人数的多少来比例录取,甚至一些公办的中学、也开始这种新的录取标准。除了当年为了补偿黑人在美国长期受虐待的历史,政府曾经强制性地实施过此类比例标准以外,还真没有什么先例。

为什么?一位墨西哥裔的美国人说的非常清楚明白:“中国形式的课外补习班近年来在美加十分火爆。只要是华人聚集的社区,差不多就有一间中式的课外补习班开办。而墨西哥裔的美国人则从来没有准备过这一笔上课外补习班的钱!”

有家长听说了此种情况以后,开始质疑我前面的说法。他还是认为这种中国形式的基础教育应该是世界领先水平的。他以依靠补习英语起家的“新东方”大肆在美加开疆拓土、“学而思”课外补习班在北美大陆大受欢迎的例子为例,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我当然同意他所举的事例属实,但并不同意他得出的这个结论。

我认为,这不过是两种学校教育模式互补以后的放大版而已。虽然这些课外补习班与其在国内的操作模式并无二致,由于面对的环境不同、以至于其功能有了根本性地区别。在国内,由于他们与学校知识灌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没有多大的区别,以至于只能是同出一源之学校的加强版而已。而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中国传统教育具有很大区别的美加地区,却成了一种优势互补了。只是这种互补很可能出发自一种歪打正着吧?

地址:新太阳城网·(中国)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3 新太阳城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8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