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观课、评课的反思
顺德昌教小学廖安仪
顺德区英语新教师培训的第二场在容桂东逸湾实验学校的小学部进行,这也是第一场同课异构活动。这可谓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不论是张皓轩和林冬玲老师的精彩课堂,还是田老师的精彩点评,都让我有幸亲眼目睹了新教师同学的专业风范以及名师的引领和示范。尤其在聆听了田老师的评课意见之后,我马上查阅“如何专业地进行观课、评课”,对课堂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学习的方向。
一、一些误区
1.观课心态误区
观课之前,我是带着学习经验的心态去观课的。但是在此过程中,容易习惯性地关注细节、关注课堂上的某点不足,忽略了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定位。通过田老师在课后的亲身示范点拨,我发现,在观课前我们应当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带着特定的目的去开展课堂观察,并且进行详细地记录。尤其是时时不忘自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思考者,在观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如果是我来教,我将怎么办?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怎么改进?”等问题,而不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评价。
2.观课身份的误区
在评课环节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小组成员基本都是围绕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而非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关注教的环节、过程以及其中的问题,而忽视关注学生。这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观课身份存在误区:我们往往容易以“教师”的身份去审视其他教师的课堂,却忽视了以学生的身份去深入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要知道,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其实是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其次才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关注教师而忽视学生是对观课焦点的一种本末倒置,也使得观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3.观课过程的误区
书接上文,一旦我们观课的出发点是以教师的身份自居,则无可避免地关注教师的一招一式——如何组织课堂活动。这一点从各抒己见的小组讨论环节中可见一斑:大家都“尽情”地称赞教师的教态、基本功、语言等专业素养,却“吝啬”地绝口不提学生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进入了有效的学习状态、是否能真正地互相传递有用的信息、师生之间是否真正进行着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等等,这些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值得我们观课者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成为我们评课的基础。
二、两点反思
第一、听课、观课是一门技术。
这门技术通常也被称作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历、共同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作为一门技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这门技术,或者我们缺乏运用这么技术的工具,那么我们的课堂观察只是流于形式,止于表面。因此我们首先要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观察,这也是田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其次,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课堂观察。最后,我们再来借助某些工具比如观察量表、课堂记录等来开展有意义的课堂观察。
第二、评课是一门艺术。
每次活动只要有田老师的参与,他的点评总能成为全场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他能够生动、形象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大家带来专业而且有深度的点评,更是因为他的点评总是能够聚焦精准。两节精彩的课堂展示下来,亮点多多、精彩满满,难免让人有点眼花缭乱。然而田老师用自身的精彩点评提醒我们,不管是备课、上课以及课后反思还是听课、观课以及评课,我们都要坚持一点——聚焦精准,深入研究。
总之,青年教师要想在教坛上站稳脚跟、快速成长,观课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观课,我们可以迅速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而在观课过程中,我们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者,要取之精华。为我所用。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授课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情境设计、严密的新知呈现等来充分展示学科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与引导、发现与探究、合作与交流这些更高境界的美。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
观看张皓轩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
观看林冬玲老师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