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N意为原课程,X会原课程的拓展内容。这是我校近期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人身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全程参与了这次研究。不得不承认,提出此项课程改革是怀着教育梦的。也不得不承认,全体语文老师们也在努力地寻找整合点,以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部编教材的教学时间,引进更多课外内容,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然而,我总觉得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1. 容量过大,难嚼细
听了一节单元导读课,初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尝试概括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握文章的中心,组成一首有关于爱的小诗……感觉很实用。几年前,我以曾上过类似的课,但都以失败告终。就是说四十分钟时间,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何况才三上的学生。
让我们来算一算时间,试问,三上的孩子,读完一篇课文要几分钟?我问了几个孩子,粗略估计约三至五分钟,那么,读完四篇课文则要二十分钟左右,然后,还要组织语言,概括主要内容。这是小学中段训练的重点,三上应是训练初期,四十分钟之内,读完四篇课文,尝试说出主要内容,即使内容相似,这也是一个难点啊。何况还要组织语言。何况我们语文课上更多的要关注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是否完整……不然,长此以往则会造成孩子说病句。
2. 内容表达,难兼顾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上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执教老师用一节课解读完课文。从字词教学到文章内容的理解,到句式的训练,面机俱到。个人感觉,就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删除的内容也很多。但作为一节语文课,缺少一个重点诠释的内容,这节课就像失去的灵魂。作为精读课文,字词的教学必可可少,但作为科普文单元的开篇之作,个人感觉,让学生感觉文体特色,语言风格这更是必不可缺的。因此,删什么?怎么删?这至关重要。
3.舍谁取谁,难定论
语文课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当下,我们在研究课程整合,非得要求老师们两课时的要压缩为一课时,取谁,舍谁,真的很难下定论。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来上就会有不同的上法。有老师喜欢咬文辞嚼字,就可以着眼于字词大做文章,亦可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有老师喜欢风雅,课堂上可以领着孩子美美品读课文,亦可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在大语文观下,个人感觉,在语文课上,只要做一些和语文有关的事,听说读写,样样都行。但作为一节语文课,我们一定要的一个训练点,努力让学生一课一得才是必须的。
4.只求新意,难实践
听了几节研讨课,我看到了老师们都在努力寻求着整合的思路与方法,课型多样:有压缩课时研讨课,有单元导读展示课,有主题教学整合课……老师们的创新精神真是让我敬佩,然而,再追问一句,平时你会这样上吗?我想,回答肯定的必定不多。其一,平时钻研教材的时间并不多,无法精准发现整合点;其二,为了考出好成绩,我们只恐少讲,不怕多讲。一张试卷决定了老师教学能力的高低, 逼得老师们会挤时间去嚼透。因此,真担心落入研究归研究,实践归实践的尴尬境地。
研究还在继续,我也深陷其中,我一边赞叹,一边警醒,只想证明,我也在努力思考中。但愿本轮的研讨有成效、有收获,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受益。
学好语文——母语教育任重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