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程晓堂 丛 琳
摘要: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育人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本文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要求,探讨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内涵、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小学英语课程中落实育人目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目标;课程育人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提出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等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的育人价值、育人目标以及育人目标的落实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教育部,2022)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育人的价值、表现以及课程与育人的关系。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中的这些论述,对于深化英语课程改革、落实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课标2022》解读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内涵,阐释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表现和育人的有利条件,并探讨在小学英语课程中落实育人目标的有效策略。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
《课标2022》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育人贯穿始终,凸显英语课程育人的价值与目标。全文提及“育人”共计50余次,涉及的概念和表述有“育人目标”“育人价值”“育人功能”“育人方向”“育人方式”“育人途径”“育人模式”“育人效果”“育人能力”等。育人理念在《课标2022》的各个部分都有体现,但集中体现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这三个部分。《课标2022》指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明确了落实育人价值的课程导向,树立了课程育人的基本理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22)。在阐述育人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时,《课标2022》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教育部,2022)。
英语课程的价值不只是使学生学习英语,形成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还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课程的高层次价值,建立在语言学习的方法论价值和语言学习的知识价值之上,是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语篇、主题和文化知识等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育人素材,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有利条件。
基于以上讨论,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可以理解为: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情感态度、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等方面应达成的目标。我们统计了《课标2022》中出现三次以上的涉及育人目标的表述,并对这些表述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发现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突出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国际理解、审美情趣四个方面(见下表)。
结合《课标2022》中的相关表述,我们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突出体现的育人目标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思想: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2.道德品格: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公民修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文明礼貌的道德行为等。
3.国际理解:通过英语教育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能够理解、鉴赏、认同中外优秀文化,能够认知、尊重文化多样性,能够比较、分析、判断文化差异,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等。
4.审美情趣:通过英语教育使学生能够欣赏与鉴别美好事物,理解、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育人目标可能不局限于以上四个目标。另外,这些目标的内涵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可能存在差异。教师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使用的教材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育人目标。
三、英语课程实现育人目标的有利条件
在落实育人目标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不仅有责任和义务,也具有客观条件。下面我们结合已有研究(程晓堂,2022)关于英语课程实现育人目标的有利条件的论述,以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小学英语课程实现育人目标的有利条件。
1. 积极、正向的英语语篇为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
语言学习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英语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篇,并依托语篇开展学习活动。英语教学材料选取的语篇大都具有积极、正向的主题意义,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以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 《英语》教材为例,教材中有体现文化自信的“We Are a Big .”,体现助人为乐的A Train ,体现拾金不昧的“Whose Bag Is It?”,体现分享和友爱的 A Big ,体现文化多样性的“Where Are You from?”,体现欣赏鉴别美好事物的My 等语篇。北京版 《英语》 (一年级起点)教材Story Time板块也设计了大量以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生活态度等为主题的故事,为育人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2. 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是育人的重要过程
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国际视野下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课程育人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一般采用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从母语文化知识出发,引入目的语文化知识,进而鉴赏和比较不同的文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往往以单元形式组织跨文化学习内容,以主题为引领,将文化知识介绍和文化知识比较融入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多课时教学。
例如,北京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第9~10课介绍了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文化知识;第11课介绍了万圣节的文化知识;第12课通过Now I Can 、Now I Can Say、Now I Know the Sound、Now I Can Read、Now I Can Write等学习活动,巩固了之前学习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初步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该教材在该单元之后特别设计了复习单元,在第13和14课,通过“Do You ?”“Can You Talk?”“Can You Write?”“Can You Do?”“Can You Read and Write?”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异同。为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该单元在“Can You Read and Write?”活动中,通过图像、中文、英文三种形式呈现了《元日》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可见,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拓展了政治思想和国际理解育人目标的培养途径,使学生能够从国际视角出发,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形成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3. 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为育人提供了真情实景
真实情景是活动开展的重要依凭(王本华,2019)。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的语言学习活动,包括感知、体验、模仿、理解、应用等类型的活动。小学英语实践活动通常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个人或社会生活情景中,运用结构化知识,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语言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是具有针对性的意义协商活动,不仅涉及语言互动,也涉及大量的育人过程。
以朗文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一个以公民素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例,这个活动给学生呈现若干幅图片,图片中的孩子正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些是应该做的事情,有些是不该做的事情。该活动设置了两个问题:Are the good ? Do you do the same ?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判断图片中的孩子是不是好公民,然后反思自己做不做同样的事情。该活动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对图片中的孩子的行为做出价值判断,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就涉及公民素养问题了。
又如,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在Let’s Talk板块设计了问路、识别交通标识、讨论周末计划、分享兴趣爱好等语言实践活动,在单元的其他板块设计了Play Card Games、Write and 、Do a 、Role-play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会做人做事、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对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公民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4. 语言文学赏析为育人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思想深刻,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机会。在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英语的赏析可以从体验语言文字的节奏韵律之美开始。很多教材都有此类内容,比如,人教版《英语》小学低年级教材在单元中设计了Let's Chant和Let's Sing等板块;在高年级教材中将各单元英文歌曲集中在Songs in Each Unit板块,呈现在附录部分。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在“ and Say. Then Sing”板块不仅呈现了歌词,还将歌曲乐谱也展示出来,为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小学英语教材中也不乏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 Duck's 、The Three Pigs、 Red-Cap都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这些作品语言生动,寓意深远,易于引发学生与故事世界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共鸣,便于引领学生探究语篇中蕴含的价值和信念,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提升,为学生体验情感之美、领悟思想之美提供了机会。
四、在小学英语课程中落实育人目标的策略
在准确把握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英语课程育人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一线教师要采具体的行动和措施,在课堂上落实育人目标。下面我们结合程晓堂(2022)提出的落实育人目标的建议,以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的相关内容为例,探讨落实育人目标的策略。
1. 加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育人能力
教师的育人意识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前提条件,育人意识决定育人能力。如果缺乏育人意识,教师就无法落实育人的任务。当然,不是每节课、每个活动都必须实现一定的育人目标,而是要结合所教的内容来渗透或者融入育人目标。
例如,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6“How Do You Feel?”的学习内容是情绪表达词汇,复习部分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公交车上的Peter一家,仿照句子“Peter’s is . He's happy.”回答“What are they doing on the bus?”等问题。图中Peter的姨妈正冲着孩子发火,姐姐在愉快地歌唱,妈妈边读书边流泪,弟弟低头玩手机游戏,爸爸转头和叔叔凑在一起兴奋聊天,Peter叼着铅笔聚精会神地做题,小侄子开心地在车厢里跑跳。教师在讲授该学习内容时,应帮助学生解读图中人物的行为和情绪,模仿例句回答问题。具有育人意识的教师则会注意到图中人物所处的地点是行驶中的公交车,而人物的行为大都存在安全隐患。教师会引导学生评价图中人物的行为是否文明、安全,进而对学生进行乘车安全和乘车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修养。而缺乏育人意识的教师则只能局限于单纯的词汇教学,导致学生错过接受道德品格教育的机会。
教师育人意识是育人能力的基础,是达成育人目标的起点。教师只有将育人目标内化于心,才能够发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价值,促成育人目标的实现。
2. 身体力行,以德育人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楷模。班杜拉(1989)在观察学习理论中指出,我们大部分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观察、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行为表现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等(2009)指出,教师的教学中有两种道德教育,一种是“教道德”( ),即把道德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直接教授(灌输)给学生;另一种是“体现道德地教”( )。思想品德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隐性学习,因此体验式的“体现道德地教”比灌输式的“教道德”的教学效果更好。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观察榜样行为后会认知榜样的行为表现,修正自身行为表现,并形成新的行为表现(班杜拉,1989)。也就是说,学生对教师的观察会使学生体验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受到教师思想和行为力量的影响,调整自我品行,发展和提升自身的道德心理和行为。因此,教师应坚守德育底线,以健康、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学生。
参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是实现教师榜样示范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对话、角色扮演、访谈、调查等学习活动,在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话语、观点、态度和行为,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获得学生共鸣和认同,促进学生形成践行榜样行为的意识。例如,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Plan单元的学习活动Make a Plan要求学生完成周末计划并与同学分享。教师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周末计划,通过真实的生活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做家务, 参加体育和文艺活动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国文化、思潮和价值观
英语学习必然涉及外国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外国文化是落实政治思想育人目标的关键。小学教材中常见的外国文化学习内容涉及问候、饮食、节日、祝愿、建筑、文学、科学、艺术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化知识,在课本知识出现偏差或不足时,及时纠正并补充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破除文化偏见,形成尊重、包容的文化态度。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鉴赏和比较,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平等、客观的文化态度。
英语教材中的语篇经常涉及价值观和思潮的学习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阶发展阶段,学习内容应以正向价值观引导为主。例如,沪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The Happy and His Wife讲述了拒绝贪婪、追求平凡生活的农民和他妻子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教版《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 5 介绍了罗琳、乔丹、爱迪生、贝多芬等伟大人物百折不挠、勇于挑战的职业生涯和他们的座右铭,为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自我价值提供了学习材料;北京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纽约城风光、英国和加拿大国家介绍, Songs中的Red River 、Old Folks at Home都体现了西方人民对家乡的思念,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能引领学生建立家国情怀。在讲授这些学习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正向价值取向的表达、行为和情感,提炼学习内容中蕴含的价值观,评价和比较多元价值观念,客观、包容地看待外国价值体系。
4.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优化育人方式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育人教学活动,是育人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在不同环境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龄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这些生活都应纳入学习内容,以真实的情景进入教材。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2 Unit 1 We're a Cake、 5 Unit 1“Can I Have an Ice Cream?”以及 7 Unit 1“Have You Got a ?”都以生动、诙谐的家庭生活片段作为学习内容,呈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关怀、鼓励和支持,为学生学习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提供了范例。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的学习内容应以家庭生活为主,逐步引入学校生活和同龄群体生活,适当引入社会文化生活。教材应创设真实性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这些情景应是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经历过或可能经历的情景。学习内容不仅要呈现对学生具有直接、正向价值引领意义的完美的、理想化的生活,也要呈现缺憾的、困苦的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坚定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育人的生活化转向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转变,也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将生活中人与人的双向互动交流方式带入课堂,赋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采用启发与互动的教学方式,促成师生、生生间的生活化交流,通过设计对话、辩论、调查、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育人的体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5. 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将育人目标纳入评价内容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完善评价方式,拓展评价内容,实现多元评价。育人目标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成长档案袋等进行考察,也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近几年的小升初和中考试卷已经将育人目标的考查纳入考试范围。例如,2021年长春市中考英语试卷有关于品格习惯的粗心玛丽的故事,有涉及文化理解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还有描述理想信念的环保主义者约翰生平的语篇。这些考试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发展水平。
英语课程的评价内容要在知识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对育人目标的评价。可借鉴教育学领域中对学生情感和品德的评价方法,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对育人目标进行评价,采用实验法、量表法、观察法、问卷法、故事法、情景法等开展育人目标评价。程晓堂(2018)指出,核心素养的测评要强调问题和情境,以凸显问题情境的测试理念,甄别题型,研发适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基于问题情境的试题形式。这一评价思路同样适用于育人评价,对构建育人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比如,有这样一道小学英语写作题:
小学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你平时做家务劳动吗?你擅长或喜欢做哪些家务劳动?请你就以上话题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平时做家务劳动的情况。
这就是一道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英语写作题。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且间接地考查了学生有关家务劳动的认识和实际行动,在考试中渗透了劳动教育的内容。
五、结语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门以外国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科,英语学科具有很多特殊性。本文基于英语课程本质和特殊性,探讨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就英语课程如何落实育人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把握英语课程的育人规律,将育人目标落实在英语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 G. D., , R. D., & , M. N. 2009. and [J]. , (36): 7-19.
班杜拉. 1989. 社会学习理论[M]. 沈阳:辽宁出版社.
程晓堂. 2018. 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考试命题理念与技术[J]. 中国考试,(12):1-8.
程晓堂. 20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本华. 2019. 任务·活动·情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 语文建设,(21):4-10.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