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12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七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指出,“十三五”时期,高校教材建设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数量持续增长,类型更加丰富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式出版的、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高校新增教材数量达4.3万余种。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以及未标识为教材但实际作为教材使用的出版物。总的来看,高校教材建设有两方面特征:一是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二是类型多样、适用性提升。
二、价值导向全面树立,育人功能持续增强
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助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二是立足中国实践,反映国情民情。三是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需求。
三、抢抓新技术带来的历史机遇,新形态教材创新发展
推出了一大批纸质+数字化资源教材,以及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配套移动软件等表现丰富的多介质教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中,这些新形态的优质教材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
四、融入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改革,有效保障培养质量
一是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本科高校的1049门专业基础课和3676门专业核心课,制定了教材及参考书目的建设与选用规范,鼓励高校选用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等优秀教材。二是将教材编写与选用纳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自2019年起,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遴选,把优秀教材建设作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硬指标”,形成了“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引领“一流教材”建设,“一流教材”建设支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良性发展局面。三是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质量监管系统。陆续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考察范围,强化质量跟踪与监管。
宋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经验,深入推进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深化高等学校教材与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加快构建支撑世界一流、中国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努力开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