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有研究者指出“故事教学是青少年学生学习语言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为激发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供了条件:学习材料更加丰富、富有逻辑、充满智慧的故事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语言;听力训练更是充满了挑战。学生还可以通过复述、表演故事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情境解读,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是对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与谁、在做何事的综合理解与判断。故事可以为语言的学习提供情境的支撑,可以使学生沉浸到故事中,获得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处理问题的经验、态度等隐性知识与技能,进而引发小学生的共鸣。
因为小学生英语能力大多有限,故事情境不可能单独通过语言呈现,所以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情境一般通过图片与语言文本两部分构成。尤其是在中年段,故事中的语言文字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中的图片为学生设置丰满的情境,以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故事。故事教学的情境性、情节性以及趣味性等特征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故事凭借其生动的角色形象以及连贯起伏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节解读,培养语言能力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认识多局限在故事表演环节。其实在小组合作内部,当大家彼此讨论角色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时,是不同观点彼此碰撞整合的过程,是培养同学间彼此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的过程。
以外研社(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的故事“”为例。这是一则讲述“猫狗不和”的民间故事,也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中国会有猫狗不和的老说法?”导入,富有情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老师适时引导,借助教具适当留白,让学生结合自身学情融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相互交流沟通,给学生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亦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丰富的情节使故事本身在充满可读性和吸引力的同时,也使故事的发生充满层次性和递进性。考虑到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选入教材中的故事一般不会太长,情节也一般不会很复杂,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要分析、理顺故事情节,在情节的转折点或者推进处戛然而止,而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思考故事在此时的可能走向,使故事情节的进展依托于教材,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教材,可进行合理的故事改编,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角色解读,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在故事阅读和学习中,除了情境的渲染和情节的铺陈之外,真正确保学生完全融入故事的是角色。鲜明的角色可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进入故事角色的行动和意图之中。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教材本身对角色的刻画一般比较单薄,这样简单的角色形象很难赢得学生的喜欢。为了能够呈现饱满立体的角色形象特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教师应该帮助或鼓励学生进行角色形象的“再刻画”。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依托“”,即story故事学习、tell讲故事、act展示故事、read读故事。根据学生层次分级具体落实:低年级开展“我的故事我来画”、中年级开展“我的故事我来讲”、高年级开展“我的故事我来写”的故事教学活动。
小学生喜爱故事,英语故事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实效方面是理想的资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故事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英语、掌握语言,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语言情景中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并在模仿表演中学会合作,增强自信、大胆表达,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体验成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