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
“点击关注,和从业教育多年的编辑妈妈,聊育儿、说人生”
最近有件争议很大的事:
江苏盐城一个妈妈晒出了女儿的中考成绩单,800分的总分,女孩考了742分。几大科总共扣分58分,相当不错的一个中考成绩。
随即,妈妈又晒出:孩子已经拿到了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很多人都不理解,中考考那么好,只去读一个专科?
女孩妈妈赶紧出面澄清:女孩考的是七年贯通培养师范的定向生,是有编制的,出来直接当小学老师。
并且家里也不缺钱,只希望姐弟俩以后生活轻松快乐。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有人表示不理解: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框死学校和专业,未免目光短浅。
也有网友认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你不知道编制有多香,就业有兜底,这已经秒杀太多人了,还要啥自行车?!
我先解释一下:女孩上的这个“专科定向”,是专门面向中考生的。一下子读7年,出来是本科学历,有编制。
这件事放在前几年,估计不会有太大的争议,那时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快速向前,向前向上奔,才是正道。
可这两年,社会形势有了一些变化:疫情冲击,社会经济下行,人们也开始重新思考稳定和进取的抉择。
真心觉得,关于这类事件的讨论,其实非常有意义,它折射的是社会当下人们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变化。
01 选择稳定,未尝不可
我之前曾说过:每个家庭的社会阶层不同,占有的教育资源也不同,孩子的培养目标,肯定也是不同的。
对于家庭资源好的孩子而言,有很多可选择的路。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选择稳定,甚至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路。
我自己是90年代底的师范生,当时我们乡中的老师,几乎都是一水的,从农家走出来,读师范走进编制的。
我们前几届,前好多届的农家子弟,成绩好的,考中专、师范的居多。
当时还不是义务教育,对于很多物质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成绩不错,考个包分配的老师、或者中专,真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后来,很多家庭条件好多了,慢慢地,支持孩子读高中的农村家庭,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还有个事我印象挺深刻,也是我们乡中的,当时“读高中考大学”已经是约定俗成的风气了,但是她的家人还是支持她考了师范。
因为女孩在初二那年,得了一场慢性病,不能太过劳累。
她父母考虑到:读高中肯定会很累,怕孩子身体受不了,所以跟孩子商量,选择了师范学校。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当父母没办法为孩子托底,或帮孩子谋划不了那么远时,追求看得见的稳定的路子,也就成了一条非常不错的路。
放在今天也是,人各有志,如果说家庭条件有局限,或者孩子身体状况不宜使劲拼,我倒觉得,选择这个7年一贯制,出来有编制的“专科定向”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里还有个转折:人性是不知足的。这不是贬义,是说人性里有追求的那一面是永无止境的。
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说的:当一个人,衣食住行,安全,健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当然想的是先满足这些需求。
可这些都满足了呢?自然会想要更高的追求。只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有能力,去够到我们心中想要的吗?
02 如果是你的孩子
你怎么选?
昨天我和大旭聊了这个话题,如果是我,我不会支持孩子做这种选择。
倒不是我们的家庭有多能托底,和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差不多,虽然没有多么富裕,但是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不支持是因为:我希望孩子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远些。
我始终认为:好的父母,不是替孩子决定什么,而是尽力托举孩子,等孩子走出那个懵懂的年龄,他有机会,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而更长年限的教育和更广阔的历练,能给孩子的,远不止一份谋生的能力,还会赋予孩子人生更厚重的东西:
1、让孩子有见天见地,见识自己的能力。
有人会说:这个女孩中考成绩好,不代表高考成绩好。万一到高中成绩滑落呢?可能最终上个二本三本,出来还不如现在的境遇。
但是要知道,我们让孩子求学受教育的目的,远不止求得一份工作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教孩子成人,让孩子有见天见地,见识自己的能力。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参加过3次高考。
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当然是名落孙山。
第二年,他再次参加高考,可这一次仍然不尽人意,依然是名落孙山,不过这次他的英语成绩有了不少进步,考了55分。
第二次高考落榜,他知道家里穷,无力供他再补习,但他又不甘心就此辍学,只是透露:县城有一家补习班,老师不错。
俞敏洪说完后,他母亲就出门了,三天三夜后,一个大风雨天,母亲回来了。当时他看到母亲像个泥人一样,站在俞敏洪面前,告诉他,补习班的事解决了。
原来母亲为了给他找补习班,跑遍了县城,回家路上遇到大雨,摔了好几跤。
俞敏洪说:“看到母亲风里雨里为我奔波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退路。”
第三年,他发奋学习,可以说是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外语系。
俞敏洪后来回忆说,这是一次意外。但不管是否是意外,高考的历练,让俞敏洪认识了未知的自己,触摸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给了他不少信心和勇气。
这种历练,这种对自己的认知,直接奠定了俞敏洪后来的事业。
后来,俞敏洪留到北大任教,但因在校外培训机构任教让学校开除,放到普通人身上,可能会一撅不振。但俞敏洪经历了3次高考,他太懂得“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所以他转身创立了“新东方”。
一个孩子,想要看到、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也绝不只是游山玩水,到处旅游,而是经历人、经历事、触摸自己的力量,开拓自己的未知。
而作为父母,在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局促的情况下,我是愿意给孩子底气,让他们去历练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