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散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分三步走:在Pre-task环节,以情境引发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While-task环节,以提问促进思考,挖掘思维深度;在Post-task环节,以交流推动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由此开展小学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培养发散性思维不仅能深化课程内涵,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对话教学是训练和拓展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可以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探究在语言交际中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思维发展中促进语言交流的方法。
一
Pre-task环节——以情境引发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开放意识和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思维能力发展。而Pre-task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提取已学的语言知识,为后面的语言实践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唤起他们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教师还须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指导,通过特定的语言交流,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具体可以从创设问题语境、交流情境、想象情境、活动情境等入手。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 6Meet my ! A Let’s talk时,在Pre-task环节,教师先用一首与家庭有关的歌曲进入课堂主题,以激活学生对家庭的已有知识经验。接着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复习了三年级所学的与家庭成员相关的知识以及本册第三单元关于外貌的部分词汇知识,还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了“”的知识框架。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在图片和关键词的帮助下介绍自己的家人。由此可见,适当的教学情境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它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为新知识的建构做了铺垫。
二
While-task环节——以提问促进思考,挖掘思维的深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深入钻研,关注重难点、疑问点,从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生活经历为提问点
生活经验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应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找准切入点,运用单元话题和模块主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PEP 四年级下册Unit 1 My BLet’s talk这一课中,Chen Jie向参观学校的记者介绍学校时,使用了重点句型“Where’s the…? Is this…? Yes, it is.\No, it isn’t.”。笔者除了向学生重点讲解了这几个句型外,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Think and say.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
(1)How is the…?
(2)What can you see in it?
(3)What can you do in it?
(4)What can’t you do in it?
此环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运用新词汇造句回答问题,不仅提高了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文本插图为提问点
插图蕴含着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还隐藏着一些重要信息,值得教师关注。PEP教材中含有大量插图,教师可以从插图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语篇主题。这一做法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趣味,而且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PEP五年级下册Unit dog is it? B Let’s talk的内容时,充分利用单元主情境图,创设了Whose pets are those?的故事来突破对现在进行时态的教学,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先创设了以下对话情境:Mike and go to the park on the . take their pets with them. Look, Mike Jie are about their pets. Whose pets ?
Mike: Chen Jie, what’s John’s pet?
Chen Jie: John’s pet is a dog. Look, he is with ball.
Mike: Oh , he is .
Chen Jie: Look at Sarah’s pet dog. He is fast.
Mike:Yes.Where is your pet dog?
Chen Jie: She is there. She is funny.
Mike: Look at Amy’s . He can swim fast.
But now he is .
随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连线题,将人物和各自的宠物进行匹配。
Sarah’s dog can run fast. He is now.
Chen Jie’s dog can stand. She is now.
John’s dog can play with ball. He is ball now.
Amy’s can swim. But he is .
由上述对话可见,教师将现在进行时态的教学巧妙地放在了情境对话中进行。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得到了口头锻炼,还形象直观地完成了对原本抽象的时态的学习。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回答教师的问题,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提问能力,可谓受益匪浅。
以教学重难点为提问点
在实施对话教学时,教师要始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 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3 A Let’s talk 的内容时,嘉兴南湖国际学校的一位教师抓住“ ”这一话题,设计了Zhang Peng and Mike’s 和 Zhang Peng and Mike’s 的内容对比活动,并根据小组喜欢的活动设计了班级的“Our class ”序列性活动。
在这一系列的任务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核心句型“When is…? It’s...”为抓手,让学生置身于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任务中实践语言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能够分层次地复现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逐步加深,并不断巩固。学生在一次次的练习中获得了语言训练的主动权和抉择权,其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其发散性思维也不断得到训练,学习效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三
Post-task环节——以交流推动思考,拓宽思维的广度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教师要做一个引领者、示范者,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运用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在交流中获得快乐,还能学会欣赏、理解和尊重他人,并与他们沟通合作。
角色表演,拓展对话
角色表演是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可以表演教学内容,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表演,强化所学知识。角色表演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自己和课文人物进行对接,并在表演时融入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内容,充分挖掘自身的语言运用潜力。
如教学 PEP 六年级上册 Unit 1 How can I ? Part B Let’s talk的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交待事件发生的起因,添加事件的过程和人物角色的感受等,使对话更为完整,修改后的对话内容如下。
Mike:The film is over. What an film!
Wu Yifan:Yes, it’s great. What time is it now?
Mike:Let me have a look. Oh, it’s 6 o’clock.It’s late.
Wu Yifan:Oh!I’m . I want to have . Let’s go to the .
Mike:A or an ?
Wu Yifan:I like . And I know . The food is yummy.
Mike:OK. Let’s go. I can’t wait.
Robin:Ha ha! I want to eat, too!
从上述对话可以看出,虽然课文的情境没有改变,但在课堂上生成的对话却比课文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结果。这样的处理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编对话的成就感。
链接生活,续编对话
续编是对已知信息进行消化、充实、再表达的过程。续编对话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合理续编故事,做到“将文本故事演绎成生活故事”。
例如教学新版PEP 六年级下册Unit 3 you go?B Let’s talk 的内容,在教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续编。首先设置情境:Sarah和Wu Yifan想去Amy家看看她在海南拍的照片。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的对话如下。
S1: Sure. You can come to my home.
S2:Where is your home? When shall we go?
S1:I will take you to my home. Let’s go.
S3:Where are your ? Can I have a look?
S4:Sure. They are in my bag. Here you are.
要开展开放的语言交流需要教师在活动前深入研究教材,对学生接触并学习过的话题、语境和内容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在新旧知识逻辑上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用迁移,创编对话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与实践的结合,指导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设计生活情境,创作并编演对话。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巧妙地设置一些创编练习,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
例如PEP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What time is it?”,在单元的起始页出现了一幅世界地图,图上展示的是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生在做不同的事情,而且在 A部分的 Let’s play中,也出现了四个主要城市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于世界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此时学习时区概念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十分契合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了本单元主要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for…It’s time to...”后,创设了Mike乘坐Time 去世界各地看望他的朋友的对话,对话如下。
Chen Jie: 8 p.m. watch TV.
John:New York 7 a.m. get up.
Sam: 10 p.m. go to bed.
Tom: 9 a.m. go to .
Peter:Cairo 2 p.m. play .
在对话交流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It’s ...”和“It’s time to...”的用法,并且还通过这一活动学习了Time zone的含义。教师在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有的学生感到特别兴奋,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如果我脚踏日期变更线的两边,那不是恰好差一天嘛!”课堂气氛在学生的讨论中达到了高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习得了语言知识,还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英语学习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文化交融,感受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交际工具,语言能够表达和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个人修养,也能体现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双管齐下”,引导学生主动地把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实际的情境交际中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积极心态,从而帮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的旅途中迈出重要的一步。
例如在教学 PEP 四年级上册Unit 5 ’ B Let’s talk 的内容时,该部分讲述的是 邀请 Mike 到家里享用中式晚餐的内容。基于这个情境,教师因势利导,在产出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T: Does Mike like food? How is he?
S: Yes, he does. He is very happy.
T: Right. So he wants to Wu Yifan , too.
T: Look! Wu Yifan is at Mike’s home.They to have . make a new in .
学生分小组创作并交流“Wu Yifan到Mike家里做客吃晚饭”的情景,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如饮食习惯、用餐礼仪和禁忌等。这一做法真正实现了文化、思维、交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不断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获得口语交际与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须从各方面着手,不断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由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思维发展和语言交际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