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问问海归就知道了,在国内职场打拼几年,英语已经“磨损”很严重了,多半是长期不用导致的“锈蚀”。其实,英语并非一劳永逸,不像骑车、游泳,学会了一辈子忘不了,恐怕还要终身学习才好!
本周六,诺森比亚大学的校友Polly请我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席“开口英语教育”毕业典礼,并做《学英语学的是什么》主题演讲。
很多人会说,英语是技术、工具,很少把它当做专业、学问看待。
即使是技术、工具,其实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并不像骑车、游泳,学会了一辈子忘不了。
问问海归就知道了,在国内职场打拼几年,英语已经“磨损”很严重了,多半是长期不用导致的“锈蚀”。
有时能听到一些去面试的“海归”,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总给人一种错觉,心里会问:“你是去英国留过学的吗?”残酷的现实是,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个“德行”,连我们自己有时都大好意思,也不能完全怪用人单位“有眼不识金镶玉”,因为我们体现出来的竟然连“金玉其外”都没有。
学英语学得更多的,其实是国际文化,这是隐藏在英语后面的大学问。
国际化的英语环境是什么样的?
人们都知道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却不知道英国也是全球各色英语的集散地。到处南腔北调,与老外在中国听到的汉语是同样的感受。
多年前,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读MBA。一位当地好友曾“郑重宣布”:“苏格兰人的英语发音是世界上最难懂的。”
实际上,英语对于苏格兰人来说,也是外来语。苏格兰人最早的语言是盖尔语(),至今仍有2%的苏格兰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盖尔语,仍有很多苏格兰和威尔士学校还在开盖尔文学或盖尔语言专业,连普通人说话时都会或多或少带一些盖尔语的方言,比如Aye(相当于英语中的Yes)。
1728年,亚当•斯密的老师、“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父”——弗兰西斯•哈奇森( )出任格拉斯哥大学精神哲学教授,摒弃了使用拉丁文教学的传统,率先采用英语授课,并得到了其他大学的纷纷响应和效仿。
18世纪,苏格兰的知识界还成立了“提高苏格兰的英语阅读和口语协会”,切实纠正“苏格兰腔”。
这样看来,现在的苏格兰“腔调”的英语,经过苏格兰文化与不列颠文化几百年的交流、融合,已经比过去易于接受了。不过,乡音无改,“苏格兰英语”中的盖尔遗风仍然使我们这些外来人在交流时惴惴不安。
除了苏格兰口音外,还有曼彻斯特口音、纽卡斯尔口音、谢菲尔德口音,即使在伦敦,东区与西区的口音也迥然不同。
而非母语的英语口音就更多了。在英国大学里,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学生,他们的英语口音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景。东南亚口音、日本口音、印度口音、俄罗斯口音、希腊口音等等,咱们“中式英语”当然也是全球大家庭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并自成一派。
没有人天天像BBC的播音员一样对我们说英文,无论走到哪儿,美国也好,澳大利亚也罢,英语都是“国际化”的,对咱们中国人而言,就像是咀嚼多味儿花生,或是怪味儿豆。这是一种措手不及的遭遇,也是入乡随俗的历练。
英语的文化沟通
中国留学生中,有些在国内推杯换盏、夜不归宿,到了英国,反而“老实”了不少,更愿意“宅”在宿舍里(不知道是学习还是玩游戏)。
当年我也是比较“宅”的,但并不拒绝与外国同学去酒吧聚聚。在英国,酒吧叫pub,全称是 house,公共房子,实际上是典型的社交场所。
酒吧、喝酒、朋友,缺一不可,英国人借助这“三位一体”的文化环境让自己充电,释放出忙碌工作后的压力,对抗着阴霾天气和世态炎凉。
其中,喝酒最为随意,英国人一杯啤酒能喝上整整一个晚上不续杯,咱们国内讲究的“敬酒”、“干杯”在这里基本上没有。从英国人的角度看,喝酒是自己的事,愿意喝就喝,不愿意也不勉强,而国内一般是集体无意识!
酒吧也是最好的学习英国文化的场所。天南海北的神聊,会为我们打开风景独特的世界之窗,特别是英国人的兴趣爱好,在这种环境里会和盘托出。
在酒吧里,“放松警惕”的英国人会坦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慢慢地会发现一些让老外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背后的故事和玄机,这样我们就不会总是一头雾水地“陪笑”了,而是深入其中的文化环境而开怀大笑。
与英国人的谈资里,少不了书。
说英国人高雅,有风度,阅读恐怕也是其中一个佐证。据说英国人的阅读量是平均每人一年37本书,而中国人是0.7本。
媒体上有人认为英国的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恐怕与人口素质还是有关系的。他们也愿意聊聊最近看的小说、杂志、报纸上的内容。
英语与未来职场
国际化的环境里,英语其实早已成为“标配”。
能否具备过硬的知识和技能,并依靠英语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优秀的“英语+专业”的精英,即使是在中国这样的人才大国,仍然是凤毛麟角。
很多工作岗位的晋升条件就是英语,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等等。很多人拼命地抽时间报班学英语,但这种碎片式的训练效果往往不好。
繁琐的工作、生活之余,挤出时间学英语,除非有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达到自己的预想。
即使出国留学,也未必就一定能使英语有本质性的提高。
所以,英语学习基本上也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回到国内,没有英语环境,就无法学好英语。其实这是为自己的英语退化找借口。
很多精英人士的英语就是在国内练出来的,马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那天,马云在接受美国财经记者采访时流利、“正点”的英语,洋溢着少有的知性,颠覆了人们对中国企业家或“官气”或“匪气”的一贯看法。
马老板当年就是坚持收听“敌台”、坚持模仿老外发音、坚持在西湖边主动找国际友人攀谈,这才练就了国际“范儿”。
如今经常活跃在国际舞台的马云,其实也在利用这些英语场合巩固、维护自己的英语水准,这也是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而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而且客观条件比马云的学生时代要强很多倍。
这样看,还是要从自己的目标、方法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