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棕榈说| 文书素材究竟怎么选?很多同学为此而头疼。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扰,我们邀请到了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十年的Geoff老师,为你分享像奥斯卡影片一样精彩的文书都书写了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
导师介绍
窦烜 Geoff
棕榈大道资深导师
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十年
️ 个人特色
Geoff老师有着绚丽多彩的经历:在澳洲维州最大律所为弱势群体提供工伤、家暴的法律援助;在米其林餐厅掌勺;在美国凯斯西楚法学院担任招生工作;在亚欧大陆上各处进行公益活动……Geoff老师擅长挖掘学生的被掩盖的闪光点,找出一条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路,无论是活动的策划还是申请的策略都能另辟蹊径。
自2015年9月,我开始担任凯斯西储大学法学院招生官的工作。每年我会处理相当多的入学申请,今天从招生官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挖掘文书素材,怎样从平凡的活动体现不平凡的深度,营造文书的可读性和震撼性。
文书素材选择误区
忘记了听众是谁
很多学生在一些领域中有非常深的造诣,我曾经有一个学生,他对阿尔茨海默症非常了解,他在文书中使用了很多专业术语,想把主文书写得非常专业。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在主文书中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因为大部分招生官都毕业于文科专业,对于很专业的术语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文书写成学术性很强的论文。
我们能够通过GPA、标化成绩、活动列表了解你的学术能力,比如如果你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工科方面的论文,我们就能够知道你的学术能力非常适合读工科学院,所以大家不需要再在文书中展现你的学术能力。
大家一定要记住,你的文书是招生官进行评阅,不是你的同学。很多同学都会写创意性文书,但是大家一定要记得你的听众是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人,虽然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独特、新颖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的话语都局限在自己的年龄层,我们会很难理解大家的语言,所以一些脑洞大开的话语尽量不要出现在文书中。
我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在文书中写他在书橱里放了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标本,他觉得这样能引起招生官的注意,体现出他对生物和医学的热爱,但是我完全看不出来。他很详细地向我解释这个动物在某个动画片里出现过,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怪物医生,他想通过这个点展现他是一个医学热爱者,但是招生官很难深入了解你的生活,所以不要在文书中使用很特别的例子。
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团队一般十多个人,以弗吉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团队为例,弗吉尼亚大学的招生官团队一共有十五人,男女比例非常均衡,招生官的年龄基本集中在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他们的岁数和我相仿,可能比大家的父母年龄小一些。大家可以问问这个年龄层的人,看看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这样就能写出符合招生官口味的文书。
涉及学生本人及生活的太多方面
很多学生的经历都非常丰富,我的很多招生官朋友觉得中国学生非常厉害,他们能够保持4.0的GPA,SAT能够考到1500+,有时间考两到三门SAT Ⅱ,有时间考四到五门AP,还有时间做很多活动,他们觉得中国学生的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时,而是四十二小时。
很多学生会在文书中展示非常多的方面,因为他们想让招生官知道,自己的活动是真实的,但是这样会使文章的主题非常不明确。有的学生会在文书中展现三、四个特点,但是这会让我们非常困惑,因为我们需要去梳理你的特点,需要找出文章的重点。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梳理文书的中心思想,我们浏览一篇文书基本上只用三到五分钟,所以千万不要在文书中出现多个主题,只谈一个主题就好。
和活动列表不关联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想申请CS,他所有的活动都是机器人竞赛,暑假的时候还参观了公司。他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也参加了编程软件的开发,但是他完全没有在主文书和小文书里写这些活动经历,他在文书里写他非常热爱社区活动,他帮助过很多人,花了很多精力,这样会让招生官觉得非常奇怪。我们需要你给我一个录取你的理由,如果你在CS方面造诣非常深,我希望看到你对计算机的热爱,你在编程的时候对细节的考量,或者你怎样平衡日常的学业和计算机学习。
追求高大上,忽略平常的话题
很多学生问我想要写出出彩的文书,是否要展现和别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很多学生觉得去国外交流才是高大上的经历,有的学生会花很多钱参加活动,例如去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去赞比亚、卢旺达的难民营。但是这样的活动在每年的申请中频繁出现,只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经历和细致地描写,才能吸引招生官的注意,比如你在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忽然遇见了狮子,你怎样在同伴的帮助下摆脱了狮子。
如果只是对活动进行简单地描述,同样不能吸引招生官。有的学生写自己参加美国宇航局的实习项目,在十五天中经历了非常残酷的训练,接触到了非常高端的机器。但是我们并不在乎这些东西,我们希望看到你的感受和变化,而不是对于活动的描述,如果只是描述你的经历,我们最大的感受会是这个孩子的家境真的非常不错。
大家一定要记住,不是见义勇为才是伟大的事情,也不是做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才有意义,真实可信的素材存在于我们美丽的生活中。我建议大家写一写自己的父亲母亲,因为他们的不懈奋斗,大家才能出国读书,他们一定有非常多的故事。大家还可以写一写生活中的小事,招生官非常希望通过这些事看到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上面这篇文章,是今年录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的文书初稿,从这篇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在平凡的活动中体现出不平凡的深度。这个学生选择的文书题目是“你曾做过对于学校和社区有益的事情吗?”
我相信90%的同学都会说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这些学生做过的事情不外乎在小区里做宣传,在学校成立社团,为学校的多样性做出贡献,曾经做过学生辅导员,帮助同学改善学业。
但是我们希望看到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学生就是这样,他所在的学校举办过一个叫做绿色校园的活动。这个活动其实很普通,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带一盆花来,放在学校的走廊里,刮风下雨的时候或者放学的时候把这些植物放回教室。这样普通的活动,我们应该怎样挖掘素材呢?
因为学校的学习非常忙,很多学生无心打理这些植物,但是这个学生非常喜欢植物,她对所有的植物都进行了研究,了解了每一种植物的习性,她为每一株植物都起了名字,并且给它们制作了介绍卡片,比如她给睡莲起的名字是 。
这样的文书会让招生官觉得非常真实,这篇文书体现出了这个学生对植物的热爱。这个学生的行为很有创意,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使很多学生更加关注这些植物,和这些植物成为一家人。
招生官看到这样的文书肯定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有影响力、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个小小的题材,能够将她和其他学生区别出来,这样的文书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
挖掘素材的要素
对原创性的重视程度
千万不要和经典桥段、著名电影、电视、网络段子重合。比如每年申请UC的中国同学大约会有两、三万。在这些人的文书中会出现很多经典的桥段或者经典的电影,这是非常常见的,这些其实在招生官眼里,他们会觉得你不具备自己的思想。
例如,很多人会在文书中引用《阿甘正传》、《闻香识女人》等经典桥段,体现出你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这个事情没错,但是这并没有体现出你自己对于品格,或者对于你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想法。这只能作为一句话放在开头或者放在结尾,但是千万不要作为你的内容描述。
转变写作方法
第二点是由“客观事实的观点型”转变成为“个人创新发现研究型”。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客观事实的观点型”都是高中生常用的写作方法,就是对于一个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描述,并写出自己的看法。但在大学以后,你的学术文章已经进入到个人创新和发现研究性的层面上。所以在我们的文书中,因为你是申请大学,你需要向大学强调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自我感知和社会感知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这里我列举三个例子来看一下什么是自我感知和社会感知。
这是北美纽约日报今年收集的五百篇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入学申请时的文书,这些学生都进入了顶级的文理学院或者是藤校。这些文书我做了一些节选,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描写自我认知和社会感知的。
第一个学生出生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他的一些亲戚朋友仍然住在那里,他有的时候会回到家乡去看他们。他向招生官描述了一个他的“美国梦”,讲述了他在美国生活和他在家乡生活的区别,他人生的成长、他的成功会成为他在非洲的整个家族或者在他国家的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案例,所以他想要申请到一个非常好的大学。
他说家乡的生活和在美国的生活有极大的不同,贫穷和苦难与繁荣似乎永远不会相容。但这就是我生活的两个世界,而我在任何一个世界中存在,也离不开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篇文书中,他表明得非常清楚:他在美国的成功对于他的原生国家是有责任的。他必须在美国追求卓越,这样他能够为祖国的人们,为他家庭的人民做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激励他们。也能够走出自己的国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也是奥斯卡影片中一个非常受追捧的主题:人类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即使永远找不到,但是仍在努力寻找。虽然我知道未来可能一片虚无,但是我仍然孜孜不倦地寻找。在中国古话中也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文章中,这个学生说:我用四年时间才认识到,我成为了比父亲更优秀的农民,不是因为我克服了自己的性别,而是我克服了自己毫无根据的无知观念——最man的农民才是最优秀的农民。
这个学生是一个女孩,她自己养了一头母牛,她把母牛就是照顾得比她父亲照顾得还好。她曾经认为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四年后她发现她已经超脱了女权主义。招生官非常喜欢看到这样的学生,能够打破思想的禁锢。
第三个文章,也是美国招生官特别喜欢看到的。很多大学也把“Why not the world”这句话当作校训。学校会非常在乎你在社会或者你在社区中,你如何让外界变得更好。
营造可读性和震撼性
第一个,千万不要使用冗长的句子,一篇好的中文文章和英文文章的标准基本上是完全相反的。美式写作其实偏爱简短、干净的句子,段落、篇幅也比较短,每一段只讲一个中心观点,所有的观点都按照逻辑来排列。
而中国的写作并不是特别鼓励这样的方式。中国学生似乎都在拼命寻找更多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同一个想法,他们喜欢去反复证明,而且为了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学生英语能力非常强,我们往往会选择很多繁复的词汇,很多学生还会去查字典,查每一个词的深层意思。这个点我其实是非常反对的,因为我们的字典也是非母语为英语的人编出来的。
我记得曾有一个耶鲁大学的招生官给我讲了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告诉我很多中国比较知名的高中的学生在描述自己的高中的时候,会称之为“a high in my city”,其中(优秀的)这个词其实在英文中有一些不好的意思,美国人描绘自己的学校从不会用到这个词,我们可能觉得会比、高端一些,其实并不然。
因为当你在吹毛求疵地使用这些繁复词汇的时候,在招生官就很容易解读成,你这是让他们不要关注你的想法,而是看华丽的辞藻。这样让招生官更加分神,认为这只是一种噱头,并不会占任何的优势。
第二点,我们的学生也常常沉迷于冗长而且饱含诗意的句子。很多学生会沉迷华丽的长句,一环套一环的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我会建议大家缩短缩短再缩短,保持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写文书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多用动词描述过程,多用对话描绘场景。如果有可能,要在整个文书中反复使用一种手法和模式。这会对招生官产生非常大冲击,并且会记住你。
第三个就是招生官共情,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够在字面上了解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让看到你文章的这个人,通过你的描述让他们哈哈大笑或者泪如雨下,那这篇文书就是成功的。
优秀文书解析
这篇是我学生的文书,我想要分享给大家,这是文书的终稿。曾经有很多的机构和很多的老师,会觉得这个不能那个不能,比如包括我在内,曾经也跟学生说过,既然你要去美国,可能你对于中国现状或者教育不满,或者觉得高中期间并没有把自己的实力体现出来,但是千万别抱怨你学校。但这篇文章就抱怨了,这是对我前面的说法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反击。
有些家长会问老师文书到底该怎么写?什么样的话题是招生官喜欢的?我会建议,如果孩子的个性非常鲜明,我们其实可以跳出这个禁锢,把自己最鲜明的一面表现出来。当然这个鲜明的一面,还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积极向上。
这篇文书就是在反复使用同一手法。他在每一段的开头都写上一句:"How would I be after my life?” 这是一个自问句,他放在了每一段的开头,同时每一段都描绘了一个非常细节、形象的场景,例如他在13岁的时候,中国的教育系统希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强项——写作。他写到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老师就把他写的卷子撕掉了。
当时他的反应是:“I kept my words white I to do so”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当时非常无助的场景。接下来在14岁、16岁、17岁和18岁,加粗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认知和成长。这篇文书所表现出的“描绘一个瞬间”,也是他文书水平上升的一个体现。
在之前,很多学生的文书都是流水、详细地描述一件事情。而现在我们需要抓住活动中的火花和亮点,这篇文书其实可以体现得出是他的人生历程以及思维上的成长。
特别是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写到"being doesn’t seem so ." 这就对他前面没段开头的那句"How would I be after my life?”做了一个终审,其实他把之前所有东西都推翻了。这篇文章就像我前文所提到的藤校文书的情况,他突破思想的桎梏。
就像在《阿甘正传》中,当时有人采访 Gump问他为什么想要跑步?很多人问他是不是想要去拯救什么,或者你要为什么事情而募捐,然后他说不是的,我跑步只是因为我想跑步而已,他对于一个人生中的计划和规划不是功利的。
因为申请的是卡尔顿学院的 专业,所以他最后在文末也写了一首小诗,就是把他自己就是整个人生经历写成了诗。英文的诗是非常短的,正如我们中国的五言、七言绝句或者词。其实我们不需要用非常长的句子去描述你的心里感受,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动词来体现你当时的想法。
另外一篇文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营造一个环境来感动招生官。
这个文章开头就直接说:“妈妈不止一次嘱咐我要保护好自己的双手,因为它们将人类的智慧变成了奇迹。”这个学生的妈妈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手工艺人,相当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这样的角色。而孩子对于妈妈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的了解,只是觉得妈妈做的东西很漂亮。
学生后来有机会去到缅甸山区,参加一个公益行动。要做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帮别人盖房子。有一天他在盖房子,挖土的时候挖出了一颗铜褐色的勋章。他问了当时带队的老师,老师就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上千条生命因为炮火葬送在这里,其中很多人都是孩子,他们基本上都不到16岁。
然后这个老师把一些之前的照片拿给他看,他看到很多童军身上伤痕累累,手中拿着枪,扣着扳机。然后他突然想到妈妈说的“要保护好自己的双手”,他想到这些孩子在这个年龄手不应该是用来拿枪的,也不应该是用来拿刀的,而是应该把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出来。
所以他后来做了一个个人项目,在他妈妈的帮助下教当地的人做手工。他们教孩子们编织一些东西,教他们拿椰子刻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饰品,拿到中国、美国等地去卖,并把钱寄回来。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说到突然喜欢上了一首歌叫做“' on 's Door”,他说他非常喜欢前面的这样一段: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妈妈,把我的枪放在地上吧
I can't shoot them .
我再不能用它们射击了
That long black cloud is comin' down
长长的黑云正在落下
feels like I'm ' on 's door.
我感觉我正在敲开天堂之门
Knock, knock, ' on 's door
敲响天堂的大门
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拿去给我法学院的同事看,他当时看完以后泣不成声。这个学生当时申请提交之后大约三周至四周,就拿到了学校的录取。我觉得这就属于在第一轮审阅的时候就被推荐了。
Q & A
Q:文书写作中想写的素材太多,文章很散,不会删减怎么办?
A:在写主文书时,抓住一个主题,不要去写太多的东西。只需要从你选择的主题中看出你的思想,看出你的自我感知和社会感知就可以了,不需要写太多的素材。素材太多可以放在活动列表,通过你自己对于事物的感受,招生官会很清晰地看到你在其他所有活动中的状态。
Q:孩子喜欢写中文小说,有两部作品,但都没有发表过,在文书中如何包装才会比较亮眼?
A:如果孩子很喜欢写小说的话,我觉得不需要强调你有两部作品,也不需要强调是否发表过。其实在你的文书中,你可以就把自己描述成为你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包括你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场景构架,或者你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但是我特别提出来一点:千万不要写穿越剧。写穿越剧的话,基本上大家会觉得你是在用后人的知识和眼光来打败前人。
Q:文书内容到底应该写日常里的小事还是和专业相关的大事(比如竞赛活动等)
A:其实和专业相关的大事,我前面也有提到,包括竞赛以及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或者比较学术的事情,我会建议放在小文书里。因为如果你去参加这些竞赛,那么你肯定会有一个非常擅长的方面,比如你参加商赛,那么你可能想去申请商科。如果参加物理、化学或者生物之类的竞赛,你肯定是想要申请工学院。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小文书的话题,写出能够表明你和学校、和专业非常匹配的故事,这样能够引起招生官的注意。但是在主文书中,招生官会比较在意你的思想。
Q:孩子申请STEM专业,需要在文书中提到自己的发明专利和做的APP么?如果不写这些个人项目,工科类学生是不是应该在主文书中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文艺情怀?
A:当然,在小文书中你一定要体现出来你的发明专利和APP,而且你的专利的特色非常重要。其实现在很多专利都是非常水的。我曾经有个学生做过叫做多功能灯的专利,其实就是在做“大锅烩”,就是一个灯可以插很多的工具包,拎起来像个灯笼,非常不方便,折叠起来可以做防蚊灯,还可以抽出一个做斧头的东西。这个东西反而体现出来你并没有创造力或者没有想象力。
对于申请STEM专业,尤其是未来做科研的同学来说,教授非常喜欢你能够从一个新的观点研究自己的问题,毕竟基础学科需要长时间的钻研。对于申请STEM专业来说,我们会更在乎学生是否能够从另一个方向来解决问题。
去年我一个哈佛的学生在医学院里做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用“抑郁”的方法来监测老人家脑中脑髓液的化学变化。其实教授跟我说过这个想法很幼稚,而且没有很多成效,但毕竟它是一个探索,而且在这个领域中医学教授没有这个方向的研究。那他就能发出来一个论文,而且这个探索是美国大学或者招生官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你要千万不要觉得一件事似乎不可能就不去做。
文书要以小见大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文艺情怀,这个不一定。你可以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在文书里体现你学术的严谨性,应对紧急事故状况你的潜力,也可以体现出你的科研思维,这都是在文书里非常受欢迎的,特别是申请STEM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