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注:受的邀请,上周日进行了一次主题为设计思维的演讲,因为现场时间限制,有些想表达的内容没能表达完整,回来以后又整理调整了一下,下面是这次演讲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3年前我还是一个全职妈妈,儿子还不满2岁,每当我趁着孩子睡着,有机会偷偷溜出门放风的时候,我总幻想自己还是一个刚满18岁的青春美少女,突然发现手提包里竟然还装着孩子的零食和纸尿裤,瞬间有种肥皂泡被一针刺破的感觉。
今天,我终于能把自己的公司运营推上了正轨,形成了自己的原创教育品牌和一系列原创课程以及教学产品,把客户群体拓展到了全国各地,虽然数量还没有太多,我们也依旧处于从0到1的创业阶段,但与3年前那个一塌糊涂的自己相比,简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实我自己也会组织一些类似今天这样的活动,今天的讲者队伍里,几乎有一半的老朋友,有参加过我们活动的孩子,有合作伙伴,也有我们曾经的分享嘉宾。而我自己也非常荣幸地能被很多业内的朋友邀请到各种场合去做有关创新教育的分享。
从一个切断所有外在联系,全职在家3年的妈妈,到今天大家眼里的教育创变者,我特别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都经历了什么。
总结一下,其实非常简单,4个步骤,8个字,
让我经历了一段毕生难忘的自我成长和历练过程。
想象:发挥创意,用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借助团队的力量头脑风暴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行动:持续地行动,去促进改变的发生,去把你的创变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甚至全世界,影响更多的人一起来行动,一起来感受“我能让改变发生!”的力量。
其实这8个字就是我三年以来一直做的事情,是我个人的成长历程。
也是我引导孩子们做各种创新教育实践项目的流程。
其实这8个字就是对设计思维的高度概括,
其实的力量不仅仅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它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视频,让我们先来共同感受一下设计思维的力量。让我们看一下一个小小的书包设计,是如何改变了整个热带雨林孩子们的命运。
其实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我们不打压,能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积极地支持帮助并且引导他们,将来的他们一定会有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是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才进入设计思维领域的,一路走来,发生在我身上的很多事情,都像是上天早已经安排好了的,等着我一个一个的去揭开。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很多事情的发生我都感觉自己是被外力推着向前走。
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会让我经常不断地拷问自己,我是不是被选中要来做这件事情的那个人?
这种拷问让我越来越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很想把我实践过的,探索到的,以及思考的结果分享给更多的人听。
有关设计思维在儿童创新教育领域里实践,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
首先,在以设计思维为指导思想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为主导,带学生发现和思考源自真实社会的问题。
我们目前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个性化,重视学生为主导,而且也开始热衷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棒的。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是需要继续改善的,我们总习惯直接把问题抛出来,然后让孩子们想办法解决。
但实际上,当孩子们走进真实的社会时,没有人会一直告诉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所以,只做一个问题解决者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还能成为一个问题的发现者。
但比较可惜的是,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这一点我们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进驻公立学校,一个班级的孩子往往过多,课堂管理对老师们而言是很大的挑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非常困难,也很难组织孩子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观察、思考。
在校外组织开展,由于发现和思考真实社会的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在现有的灌输教育体制里基本是派不上用场的,家长们对活动很认可,但缺乏持续参与的热情和动力。虽然我们都很清楚一个思维模式的养成,并非一场活动就能速成。
第二,设计思维的工作坊可以不依赖科技手段,以项目制教学的方式,培养孩子们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目前最火爆的创新教育应该就数创客类或者STEAM教育为主了,而这一类型的教育方式毫无例外的都是建立在各种高科技以及科学实验的教具之上。例如3D打印、无人机、编程机器人等等。这些技术手段教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局限于此,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我们之前组织孩子们在一个社区公园里做活动,有孩子发现公园里经常会有很多小宠物随地大小便,破坏公园的环境。所以孩子们决定设计一个宠物厕所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决定动手完成这个设计任务的时候,孩子们发现首先需要熟悉宠物的习性,才能设计出一个宠物们才可能会使用的厕所,其次设计宠物厕所还需要考虑厕所的长、宽、高、搭建方式等涉及建筑的数学知识,最后还需要考虑整个厕所放在公园里如何更美观的问题,这其实又涉及到了艺术和审美。最终孩子们画了设计草图,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一款简单的设计模型。
源于真实问题的项目制教学活动,是可以很自然的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思考的,如果现有的以科技教学为主的模式,能加上这种思维的引导,会让孩子们更加受益。
第三,设计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鼓励孩子们从失败中不断学习。
设计思维源于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思考如何解决别人的需求,为他人设计,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感受。
大部分家长都想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高情商其实就是可以理解和包容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并能有效沟通,达成合作。
而这种能力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同理心的培养。
除此之外,设计思维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就是用不断调整测试,取代了“失败”的概念。
其实创新的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爱迪生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才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其实前面所有的试验被定义为失败是不恰当的,用英文单词Yet来表示应该更恰当一些。只要不放弃,就不能定位成失败,仅仅只是“尚未发生”而已。
当大家都在讨论创新的时候,创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理解,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人类诞生以后所创造的一切事物,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可能有资格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新,比如你习以为常的轮子,你穿在身上的衣服,你写字用的笔,或者你缝衣服用的一根针。
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每一项创新的出现,而所谓创新能力追踪溯源,就是发现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本能。
而这种能力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不当教育方式的产物。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源自工业时代,目的是大批量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但当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这种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了。
每次想到这些,我最想问的就是,如果孩子们将来都找不到工作了,究竟谁可以为他们负责?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教育需要回归本质了。
分享一下我个人一直信奉的一句教育名言,是苏格拉底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的本质是点燃,不是灌输!”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流派,有着花样繁多的各式名称。设计思维也罢,创客教育也罢,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教育模式,其实大家都在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