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太阳城网资讯

双语版四大名著首次整装亮相 看中国文学如何变成世界文学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29 01:01:34

/

名著绘画欣赏_名著画法_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

名著绘画欣赏_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_名著画法

名著画法_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_名著绘画欣赏

名著绘画欣赏_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_名著画法

9月初,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翻译的《三国演义》全本。至此,历时十余年,国际知名译者翻译的双语版四大名著全本,终于首次整装亮相。9月16日,记者专访了上海外教社社长孙玉,双语版四大名著编辑杨莹雪。

牛津大学学者辞去教职翻译《红楼梦》

杨莹雪、吴狄、梁瀚杰是汉英对照版四大名著编辑团队,杨莹雪全程参与编辑,并担任《三国演义》项目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双语版四大名著项目始于2008年,外教社最先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联系,取得了《水浒传》登特—杨父子英译本的版权,经过两年多打磨和审校,译者对英译本中三百多处不够精准的地方做了修订,2011年出版了《水浒传ng》。

五卷本120回的《红楼梦》译本,是著名学者霍克思、闵福德译本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此译本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在国际上广为流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霍克思一生痴迷于《红楼梦》,为翻译完《红楼梦》,他甚至辞去牛津大学东亚系主任的职务。身为红学研究专家,他翻译了前80回后,但认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的手稿,便邀请当时的新秀闵福德担任翻译,还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位弟子,成为译坛佳话。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爱情语言全世界共通,1830至1892年,共出了4个英译本。有些译者为了渲染“异国情调”,把黛玉翻译成(黑色的玉),有的译本则只保留宝黛爱情线,其他都删掉。林语堂、张爱玲,也先后翻译过零星的片段,但最权威的版本当数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合译本和外教社引进的霍克思、闵福德版本《红楼梦》。

杨莹雪说,翻看《霍克思红楼梦英译笔记》,没有人不会感动。他画草图研究贾宝玉日常行走的路线,重建贾府的院落构成顺序;为推敲一句诗词如何能让读者理解,提出几种译法;多次查阅《红楼梦》的影印本、手抄本、早期印刷本,并写了长长的序言、拼音说明、附录、人名表、家谱等等。

《红楼梦》最大的难度在于版本校勘,杨莹雪和编辑团队花费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审读英文全稿,提出了近两百条修改意见,得到了霍克思的高度肯定。遗憾的是,霍克思并未能看到最新译本便离世。

2015年9月,双语版《红楼梦》随习近平主席访美,作为礼物赠送给林肯中学。

杨莹雪介绍,最新出版的《三国演义》则是由华东师大虞苏美教授翻译,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翻译的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全本。除去少量的诗歌和情节稍有省略,译文几乎做到了和原著一一对应。为臻于完善,编辑团队提出了三百处商榷意见,得到订正。

比较文学权威五十年打磨《西游记》译本

《西游记》的译者余国藩,是全球比较文学界的权威,200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他的译本被视为全球最为严谨、准确的100回《西游记》英译本。

余国藩出生于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和家人在1941年逃往中国内地。动荡中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爷爷开始向他讲述唐僧师徒的玄幻故事。这些故事是从《西游记》里提取出来的,小小余国藩为这些故事痴狂。“兴趣之所在,也是安身立命处”。余教授翻译《西游记》的初心,正源于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的那一份乡愁。1969年,他开始着手翻译,13年后出版第一版。2009年,他又花了两年多时间,对译文进行了全面修订,2013年出版修订版。横跨四十年的《西游记》译本精准、严谨,乃至严苛,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译本,有长达几十页的导读,也有大量细致的文化注解,却又兼顾了《西游记》中的冒险、抒情和插科打诨。

2015年3月,《西游记》双语版书稿下印厂时,传来余国藩溘然长逝的消息,他花费近五十年时间打磨的双语版《西游记》,成为他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

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

名著绘画欣赏_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_名著画法

此前,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在国外比较受欢迎的,都是连环画简本。在读图时代,为了提高接受度,双语版四大名著都增加了一些意境的展现、战争的图像、人物的穿着等。

双语版《水浒传》添加了120幅明清两代《水浒》白描场景图,增加趣味。《红楼梦》封面上的题字,是从宋徽宗的瘦金体中甄选出来的,他的字以及盛极而衰的个人命运,与曹雪芹和《红楼梦》内在气质上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三国演义》则从魏碑中遴选有厚重历史、沧桑之感,而又不失灵气的汉字。再比如,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了解《三国演义》故事主战场,双语版还补充了手绘地图等。

为重现中国古典名著的神韵,丛书还采用汉英双页对排,方便读者品读原文、欣赏译文;附录的文化注释、人名表、人物关系图等更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绪,读懂文学内涵。如此大费周折,其实是有意为之。外教社社长孙玉向记者坦言,双语版主要是针对国内读者推广。在他看来,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得先有热爱中国故事,会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其概念、术语,要有一定的积累,双语版是给有志从事这方面的学生或学者一个范本,即如何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首先承担的是教育功能。其二是科研功能,多提供一个版本,让他们比较研究各个版本的利弊,符合原文,还是目的文?中国式智慧,中国诗词,如何处理最为妥帖等,在比较中出新知。

︻访谈︼

中国文化走出去,得先找到一流的国际译者

记者周满珍

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的忠孝最难译

读+:是什么样的机缘找到虞苏美教授翻译《三国演义》的?

孙玉:虞苏美一直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作者,《大学英语》的听力教程就是她写的。她为人非常好,学问功底也非常好。老一辈学者,从小阅读大量名著,文学素养深厚。退休后,她一直住在美国。编辑团队是在亚马逊看到了最新推出的虞苏美教授翻译的《》,译文非常地道、洗练,读起来毫不费力,这让我们十分兴奋。经过多方联系,敲定了版权,然后开始做第一个由中国人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汉英双语《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所表达的历史兴亡之感、政治军事韬略、英雄们的传奇故事,英文比较好诠释,但英雄个体命运之难测,奸雄鬼雄人性之诡谲,忠臣乱臣立场之复杂,如何让西方读者接受?

孙玉:外国读者要想了解中国深厚的文化知识,英语是重要的第一关,我们能做的是先将其准确翻译出来。请外国学者做最后的审订,也是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接受习惯。要真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需要读点中国哲学、儒释道典籍的精华,如同我们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丁的《神曲》。四大名著对西方读者确实比较难,我们正在考虑和大中华文库合作,将一些传统典籍翻译成英文,以普及的方式,向全世界推荐出去,帮助他们理解。

读+:就你所知,外文世界的读者,会视哪个三国人物为英雄?

孙玉:这个真要看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他们的英雄,一定要在他们的文化中可以找到类比,是他们熟悉的,接受的。你能想象他们翻译《孙子兵法》,用足球来阐释中国军事谋略的进退吗?据说效果还不错。

读+:通过夜观天象来布局重大战役,曹操屡次写假信离间敌方,西方读者可否理解这种中国式计谋?

孙玉:特洛伊战争所用的特洛伊木马,也有这种计谋。只要能找到相似之处,西方读者就能够体会。倒是刘、关、张的兄弟情,尤其是孝道,比较难以翻译,西方强调个体,对忠于集体、百事孝为先,要花些精力去理解。

读+:《三国演义》有不少古体诗,有专家评论英译本“诗词看点难点兼具”,有些译本为省事,直接删掉诗歌,虞版基本都翻译了?

孙玉:翻译界有句名言:诗歌是在翻译中丢掉的东西。诗歌的意境,是以语言形式为基础,古典诗词蕴含的美妙的东西,换到另一种语言,很难传达过去。虞教授基本都译了,而且译得很好,有韵律节奏,又译出了意境,一个例子就是开篇词《临江仙》。还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猛张飞,直译,西方读者无法理解,虞教授用了,张飞的勇敢便有穿透力,犀利了,有如神助了。

英文名著绘画怎么画图片_名著绘画欣赏_名著画法

《西游记》和《指环王》作比,西方人就懂了

读+:虞苏美教授的《三国演义》,余国藩的《西游记》之外,《红楼梦》和《水浒传》都是由非母语国家译者完成,以后会不会推出中国人自己的译本?

孙玉:中外合作比较好。这些译者一是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有深厚的积累。正因为如此,余国藩的《西游记》译本,认为诗词很重要,不能在翻译时悉数删去;他写的《朝圣行》比较了《神曲》和《西游记》,认为《西游记》实际上讲述了被贬谪的圣人向内转修行,所谓灵山自在汝心头,臻至化境的故事,这又得益于余先生学贯东西,有丰厚的东西宗教文化素养,知道外国读者对佛教的不了解。其次,他们常年生活在西方,知道当地读者的可接受方式。

对名著典籍的接受也有一种过程,对中西读者都如此。四大名著每一部都写了太多人物,中文读者都难以记住,更何况西方读者,很容易一头雾水,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译者在翻译名字的时候,会从西方的文化或历史里找对应,译一个“洋名字”。

读+:《西游记》最早是以“一只猴子的历险记”为西方观众所知,四大名著的译本如何能做到“信达雅”,让国外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孙玉:信达雅是严复当年提出来的翻译理论,“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笔译流畅、通顺;“雅”,即文字典雅。《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孙悟空,在西方文化里,猴子跟人比,是愚昧的象征,西方人很难想象孙悟空是个超人,有各种超能力,但你一说他和《指环王》里人物的关系,他就懂了,有些时候确实需要这样的类比诠释,最起码在注释里。

我个人认为翻译文本,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百家争鸣,没有高下对错之分。

读+:双语《水浒传》是登特—杨父子合译,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和审校,您印象中最精彩的修订是什么?

孙玉:四大名著,我们都不是把译作拿来,简单的影印出版,编辑还有审校功能。三百多条修改意见,我们均发给译者登特—杨先生,由他批复。因此,我们所出版的这个版本,实际上也有不少原创之处,对译文进行了全面校订,是一个全新的版本。

登特—杨先生是英国人,之所以翻译《水浒传》,源于他娶了一名上海太太。夫人自小喜欢《水浒传》的故事,每每绘声绘色讲给他听,他听得心痒痒,试着将一些片段翻译发表出来,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好评,最后他竟然将120回的全本都译了出来。而他的儿子毕业于伦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在台湾学习中文,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所以这一套《水浒传ng》可谓家庭集体创作。

中国文化走出去,

得先找到一流的国际译者

读+:《红楼梦》的译者之一闵福德接受采访时曾说,《红楼梦》每年也就能卖出几百本。你觉得中国文化在走出去方面,要做些什么样的努力?

孙玉:找到国际上一流的翻译家,推出高质量的译本,非常重要。第二步才是推介,在当地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发点书评,同时推出简装本等。我们可以借鉴埃及出版社的做法,他们先请各个领域的权威评出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品,然后再请专家写简本,即大家写小书,其中就有我们中国的《孙子兵法》,配上绘画,做成小册子,然后再利用互联网移动技术,附上视频和音频。

《红楼梦》在德国还比较受欢迎,我听说有一部当代小说家的结集在德国出版,就取名《红楼梦里的新梦》,可见,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否则只能躺在图书馆里,汉学家才会去翻一翻。

读+:四大名著的译者,普遍年龄偏高,有些已经过世,这个时代,是不是像傅雷、萧乾、杨宪益那些的翻译大家特别稀缺?译林出版社的创始人李景端就呼吁建立国家翻译奖,你怎么看?

孙玉:近二十年来外语教育非常成功,产生了不少非常有成就的学者,之所以大家觉得稀缺,是因为有不少“三脚猫”翻译把人才稀释掉了,据我所知,年青一代也有非常杰出的译者。我也非常期待能建立国家翻译奖,国家层面也意识到这点,外教社中国名著汉外对照文库出版计划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双语版《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均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

读+:你觉得推广双语版四大名著,最难的是什么?

孙玉:最难还是高质量的译本,这是个精品系统工程。翻译的角色太重要,如果说四大名著是国家文学,一流的翻译家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世界文学。说得世俗点,你要能付得起高稿酬,其次出版社要有能力鉴别什么是好的。为了吸引一流的译者,有些出版社还在国外设立编辑部,这都是极好的尝试。

地址:新太阳城网·(中国)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3 新太阳城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8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