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茶的南北交流和茶业重心的左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特别是对唐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从唐代开始,茶叶的产地就迅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
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从《茶经》和唐代其他的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茶叶产区已经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河南等十四个省区。
从总体上看,唐代的茶叶产地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似的局面。
茶文化也随着唐代的开始,迎来一了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茶文化在烹调技艺,菜肴品种、饮食器具等方面都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总结前人的实践基础上,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最早提出了食疗理论,在其食治篇中提出:“夫为医者,当须调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食药。”
这成为了食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食疗养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中西文化交往也十分繁荣,从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海纳百川的多元化开放格局。
后来饮茶之风开始弥散,中唐以后,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
著作中将茶的生产技术和饮茶方法总结提高为新的学问和文化,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
唐代的中后期,茶叶已经成为了举国之饮。
唐代茶饮中进步最大的成就就是茶的加工和煮茶技艺,因为当时的茶叶生产在国内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普及发展。
在茶的加工和煮饮方面中也取得了较为完整的技艺,在加工上采取早在三国时期出现的即蒸青做饼的方法,从中加以改革完善,为茗饮推向高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指出茶叶生产、品饮形成系统的技术理论:“其曰,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从《茶经》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制茶工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完善性,煮茶技艺也十分讲究。
茶文化也随着饮茶的普及繁荣起来,各大文人墨客纷纷挥笔,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皎然等都写有咏茶的诗歌。
茶与酒做对比,自然要比酒高雅许多,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使茶艺术升华到美学意境。
唐代在茶的生产和饮用方面整体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而推动茶的定型。
茶著的陆续出现,特别是提出许多品茶理念并建立了茶课税制度,完整地创构了茶文化的基石。
茶兴于唐、盛于宋。元代以后更加开始向西方拓展、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大有席卷全球之势。
元代以后的茶文化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期再讲~
前期回顾:【中国茶叶历史】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