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太阳城网资讯

【从教学媒体的演变看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依据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3 19:03:16

/

[摘 要] 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教学媒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20世纪初以来的媒体演变历程,列举了不同阶段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状况。21世纪,技术与媒体的更新与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盲目迎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而是研究不同教学媒体的特性和规律,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关键词] 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任建(1979—),女,山东济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多媒体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E-mail:。

一、前 言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系统的教育教学科学理论和学科,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宗旨,以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1]作为教学设计中要素之一的教学媒体,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深入,这种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教学设计从发端于二战至今,大体经历了构想、初步发展、理论形成、学科飞速发展等几个阶段。从二战时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利用培训电影和电影剧本辅助进行军事训练,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教学机器呈现和控制教学内容的程序教学运动,再到60年代后期工业领域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引入教育领域从而使教学设计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增长。纵观教学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在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背后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条教学媒体的演变轨迹。教学媒体的每一次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与媒体的更新推动着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以实现对教学过程、教学要素、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书的历史演变教案中班语言_书的历史中班教案_中班历史绘本

其实,要全面地考察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深度发展和广度发展。深度发展是指教学设计过程的某些要素所涉及的研究的深化;广度发展是指教学设计的程序从初始的媒体控制观到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在广度上的发展反映了教学设计范式的变化。本文所讨论的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主要是从其范式演变的角度来考虑。

二、教学媒体演变过程的各阶段

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阶段,从原始社会的语言文字媒体阶段、古代社会的印刷媒体阶段发展到近现代的电子传播媒体阶段,这个过程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主要负责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从广义上来说,教师、黑板和教科书这三种基本的教学形式也是在教学媒体的范畴之内。但是在本文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教学媒体只限于除了教师、黑板和教科书之外的,将教学呈现给学习者的物理方式。本文中,将教学媒体的发展大体总结为以下五个阶段:[2]

(一)视觉教具教学和视听教学运动

其实为了促进教学而应用媒体开始于近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用来管理视觉教具教学的“学校图书馆”,主要用途是管理视听教具教学所必需的活动展品、立体图片、幻灯片、电影片、印刷品、图表和其他的教学材料。在那个时期,学校对使用媒体的兴趣不断增长,兴起了“视觉教具教学”(或者是“视觉教具教育”)。这个时期,各种教学材料被认为是辅助性的课程教学材料,而不是用来取代教师或教科书,教学媒体被看作是呈现教学的辅助方式,教师和教科书被认为是呈现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往往有决定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媒体的权利。

书的历史演变教案中班语言_书的历史中班教案_中班历史绘本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无线电广播、声音录制和有声动画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再次将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兴趣引向了教学媒体。随着能够合成声音媒体的出现,这种不断扩大的视觉教学运动变成了视听教学运动。

随着视听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专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他们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肯定了视听媒体形象而具体的呈现概念的能力,初步提出了只能抽象的呈现概念到能够非常具体呈现概念的各种媒体的层次关系理论。这其中,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所著的《视听教学法》中提出了教学设计中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尤其是借助于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应该说,在这个时期内,人们对于教学媒体的认识比较少。对当时的教育者来说,本阶段所出现的视听媒体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它们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对教学实践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属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萌芽阶段。

(二)二战前后的发展和媒体研究

教学设计发端于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美国为了培训大量的合格士兵,将一批具有指导实验研究经验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招募到军队里,指导军事训练资料的研究和开发。他们在军事训练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教学原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发制作了许多视听训练材料应用于军事训练,取得了公认的成功。因此,二战后重新掀起了在教学中使用视听媒体的热潮。

战后十年内,人们开展了几次深入的视听研究,研究不同的教学媒体呈现视听材料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但由于缺少系统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这类被称为媒体比较研究的活动,往往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不论用何种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差不大。

通过本时期的媒体研究,系统方法逐渐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20世纪40年代末和整个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试图开发包括一系列创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估程序在内的比较正式的教学系统。当时,米勒在致力于军事项目的研究时,开发出一种详细的任务分析方法论。而对于教学设计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程序教学运动的兴起。1954年,斯金纳撰写的文章《学习科学与教学艺术》在西方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斯金纳将行为主义的学习强化理论应用到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器的设计中,提倡小步骤呈现教学内容,及时反馈,鼓励学习者对密集问题的积极反应和自定步骤。

地址:新太阳城网·(中国)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3 新太阳城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8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