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将 翻译做“思辨思维”还是“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思辨”与“批判性”少了很多锋芒,更易于令人接受。在语境上前者更为我们熟悉,左右逢源的已经有点污名化了的“辩证思维”,曾经并且仍然无所不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思辨”和“辩证”好像“近亲”一样,让我们感到亲切,语感上亲切。“批判性”就不一样了,不论是批判别人还是被人批判,总觉得不太好,冒犯了别人。曾经的“大批判”,让一些上了年纪的总感觉不寒而栗,或者让清醒的从当代史中品出别样味道的年轻人觉得恐怖,而另一些年轻人总是充满了疑问“不至于此吧”。那么批判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忌讳语。
自然,选择“思辨”好是好,但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什么,少了力道,少了切中肯綮,增加了中庸、妥协、自我设限。这中间也缺少了坦诚,缺少了虚怀若谷的境界。不论因为什么原因都让人觉得如鲠在喉,但是到底叫 什么好呢?不知道。不过,也许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彼此坦诚的环境,语境,情景。记得有人曾经讲过以色列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与以色列总理彼此坦诚的段子,用来对比我们没有这种坦诚的司机和总理乘客。
当然了,反过来说,思辨也是分层次,思辨也有积极消极。有高级思辨,也有基础思辨,所以,高级的剧烈的思辨也一样有火药味。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我们都知道,我在中学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听说了。这句话因此就在我的心理贴上了罪恶的标签,进入了负名单。直到后来我当了老师,我的学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同样是一阵哄笑,一脸鄙夷。因此这句话被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我们想都不用想,这句话有问题。仔细琢磨琢磨,思辨一下,事实上这句话也有一定道理。当然我不是为这句话正名,因为这句话伤害了人,伤害了情感。但是从意识和行为的心理关系上看,没有想到的,你也真很难做得到。马云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现在的自己,但是做到了。反过来讲,别人都已经做到了,我们还没有想到。因此我们就迟缓了、落伍了。因此这句话中有解放思想,鼓励创新的理念。但是前提是想要符合逻辑,符合规律,符合人性。这是积极的基础的思辨吧。
对这句话的激烈极端的思辨,可以这样讨论:那些“与他人TON奸”、“长期与他人TON奸”的人绝没想到会被发现,纪委做到了揭露处理他们。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想到的,有人做到了。再这样思辨下去,普通一般人做不了、做不出的事情,竟然有人做到了,这些人真是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