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英语学到一定的时候,很多人会建议去读英文原著,认为这样更能提升英文的水平。话虽如此,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没有一定的定力来坚持,可能兴冲冲的开始,就会变成惨兮兮的放弃!
这也不能怪学习者不会坚持,阅读原著的确障碍不小。比如有些人刚开始选择原著的时候,一下就选到了《名利场》(1848),《呼啸山庄》(1847),《傲慢与偏见》(1813)等这类名著,想硬着头皮往下读。结果你是知道的,可能没读几页就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看原著时间你就知道,这类名著不是现代英语,有点像我们读中国近代白话文的感觉,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很难理解文中的相关表达。
这就解释有些出版社会出书虫这类英文简写版本。很多人很讨厌这类简书,认为这是对英文原著的一种糟蹋,根本学不到什么,这种认为我觉得有失偏颇,如果书虫系列都看不下来,就更别提英文原著了!对二语学习的人来讲,读原著或许对语言提升有很大帮助,但读些浅显易懂的文章,不但可以了解英文最基础的表达法,还能增进了解原著的主要内容。阅读这些简写本没有任何障碍再原著也不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心心念念想去读原著,倒不如先去看一下这类名著的汉语翻译,然后回过头来再去欣赏,或许还有意外收获!当然我们说翻译的文章或多或少带有翻译者的创作印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去欣赏原文,每本原著其实都有它相应的著名翻译者,这些在网上都能收集的到。比如《名利场》最有名的翻译版本,公认的是杨必的版本。提醒一下:不要为了省钱去买不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名著翻译。
如果有人坚持说就是要读原著,也并非无章可循,我们说作为母语的一些文章,我们可以扫读略读,但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字材料,如果你碰到很艰难的句子,不会理解,还是把它弄通为好,虽然慢点影响了你阅读的进度。作者都有自己固定的语言表达习惯,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慢慢的习惯他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句句都能把它弄通弄懂,那接下来的阅读就就会越来越轻松。实在无法理解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翻译者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究竟有多少偏差,为什么他们要这么翻译?
对了,可能还会有人跟学习者讲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和表达。这是非常困难的,没有母语的环境和氛围,学习者很难达到母语的思维水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除非两种语言或者文化有相当大程度的重合。比如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互相读彼此的文章肯定没有仍何障碍。
汉语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表达上、文字上、文化上都不同。国内很多地方都没有宗教信仰的习惯,但是欧美的一些作家或多或少都有宗教信仰的习惯,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诸如基督教文化影响,或者直接的说受到圣经的影响,他们很多的语言都带有圣经的影子,而而使用者如果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就比较难以理解部分的语言表达。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把它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就会越来越快乐,不是吗?-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