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方法谈:当英语成为你的“受难地”
2003/10/27 11:39 中国青年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外地农村考上大学的新生,英语口语和听力都不好,现在上课像听天书,学习起来很吃力。我很着急,像我这样子还能不能学好英语?大学里我究竟该怎样学英语?我们一些同学私下聊过,情况都挺相似,面临共同的矛盾:如果不花精力学英语,将来过不了四级,就拿不到学位证书,也无法考研;可是,将精力都花在英语上,专业课势必受影响,而参加工作后又未必有多少地方能用得上英语;我该怎么办呢?老师,请帮帮我!……
·专家观点·我们是这样学英语的
语言是人的生存的本来状态。人是语言动物,创造着语言,也被语言创造着。
如果我们找不到理由反对“语言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个脐带”的话,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英语不是万能,但不会英语万万不能;英语不能救国,但英语能兴国。
当教育体制改革为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提供大学教育机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由于种种因素正在成为一些青年学生的“各各他”(,传说中为古代犹太人的刑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部的一座小山上,《新约》“福音书”称耶稣被钉十字架死于该地)。那么,怎样迈过英语这片“受难地”,通往人生幸福的彼岸呢?本刊记者采访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几位著名的语言专家。
陈向东(生于7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TOEFL/GRE/LSAT教师,现任武汉新东方学校校长)
陈向东因善用排比句且语速奇快、肺活量惊人而落下了一个外号:陈排比。这个温和的知识分子常常在新东方的课堂上脸红脖子粗地对学生鼓吹:“英语学习有如跑步,分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一个人跑,跑得很艰难,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欣赏。第二种境界是你找到一帮子‘牛人’一块儿跑步,天天和这些‘牛人’对话,与‘牛人’交流,和‘牛人’一起跑,跑到最后,你于是也成了‘牛人’。第三种境界是永远坚持和‘牛人’跑步。你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牛人’?有勇气吗?你可以去考研,考TOFEL、GRE,也可以去看看考TOFEL、GRE的那帮‘牛人’是怎么学习的,怎么考试的。第四种境界是孤灯夜下自己一个人在跑,但灵魂深处,你感到许多‘牛人’在和你一起奔跑,你不再孤单,因为众多志同道合的‘牛人’朋友们正在为实现各自的理想而一起奋勇拼搏。”
他说:“当你对人生感到困惑,当你对前途感到迷茫,当你被四级六级TOFEL、GRE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不妨走进新东方的教室,看看坐在你左边的漂亮妹妹,或者坐在你右边的潇洒男孩,那一张张同样被四级六级TOFEL、GRE折磨得满是疲惫的脸庞,再想想那些到达美国、加拿大的朋友所过的‘糜烂’的生活——注意,糜烂加引号——那么,你会有一种新的感觉、新的冲动,这感觉让你振作,这冲动让你奋发,让你从绝望中义无反顾寻找人生的解码!”
江博(生于197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995年获美国英语学会颁发的口语、美国文化认证证书,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新东方学校副校长)
此人据说是个讲一堂课能脱五件衣服的家伙,“激情”是他在新东方课堂上的一件著名的“披风”。一次停电,教室里一片漆黑,江博立刻站在凳子上,背对学员,整段整段地背诵《新概念》教材内容,而学员们则安之若素地坐在下面听讲。直到10多分钟后,有人买来蜡烛,一枝一枝传递,整个教室被烛光包围,江博则坚持站在凳子上演讲完罗素的《人生像一条河流》……
这个少年时代曾梦想成为电影演员、音乐家与诗人皆未遂的年轻人,1994年获得进入安徽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习的机会,但他很快沮丧地发现自己身上并不具备天才的禀赋,最初学英语是靠死记硬背,既无快乐也无激情。他甚至一度迷恋起“黄昏顿悟法”,没完没了地站在夕阳下听磁带,“听得头痛欲裂,饭都吃不下。”
每次英语课上,江博是惟一“除了写字以外手臂一直举着”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机会并不多的环境里,这个勤奋的少年几乎天天都在纠缠学校里屈指可数的几个外教,掏钱请人吃饭,以期换得学习英语的额外机会。他形容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学习时光。
1995年,江博获得了权威机构——美国英语学会颁发的口语、美国文化认证证书。后来他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并在校园里干下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期间,背了起码三本以上英语词典。最初,他将教材一页一页撕下,放在口袋里,一有机会,就口中念念有词。后来,他将撕下的纸一页一页再粘上,开始背《简明英汉词典》,然后是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朗文词典》,接下来是《牛津英汉双解词典》,还有《新概念英语》等,直到有一天,他兴奋地将书扔出窗外,再兴奋地捡回来……
“我不是背书机器!”当江博追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时,解释说背不是学习英语的秘诀,背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必要的知识积累,好比登山,你必须想办法登上山顶,才能进入人生更高的境界,而学习英语应当是一种热爱,一种强烈的兴趣投入,二者皆离不开激情。正是炼狱一般的学习,释放了大脑深处巨大的潜质,江博29岁即成为北京新东方学校副校长,结束“用知识换大米”的生活,随新东方学校校长演讲团于全国各地举行“飞行讲座”。
白勇(生于1966年,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中国农业大学,28岁破格提升为人文学院副院长、外语系主任,现为新东方教育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白勇的童年在四川绵阳的一个江边小镇上度过,12岁进入县城读书,寄人篱下。此后数年里,他每月步行几十里山路回家一次,然后背着几十斤粮食再返回学校。所以,他自言在少年时代已经学会去忍受“半路上的绝望”。
当白勇后来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学生时,这个血气方刚、展翅欲飞的青年常常在公共汽车上偷听别人的谈话,并迅速在脑子里翻译成英语,这使他从中获得了巨大、隐秘的快乐。而让他乐此不疲的另一件事,则是背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英文对照版。一直到现在,他仍将这种嗜好保留下来,眼下他正在读《圣经》中英文对照版。
关于英语学习,他不主张贪多图快,而提倡将有限的内容熟悉到完全掌握为止,达到说书的境界,烂熟于胸,挥洒自如。至于英语写作,他的经验是工作中的模仿性写作,曾经有一个庞大的项目合作需要白勇用英文写作商业计划书,20多万字折腾下来,他从此不用像避开瘟疫那样避开英文写作了。
汪海涛(国内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辅导专家。生于1971年,北京大学英语系英国语言文学硕士,1998年留校任教,同年评为“北大十大杰出青年教师”,1999年评为“北大优秀教师”,并升任北京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03年1月任北京新东方学校副校长)
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那个暑假,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汪海涛从父亲单位找来一大捆过期的中国日报消闲。报纸翻完了,他就兴致勃勃翻译起每天的北京晚报和《参考消息》。而在攻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硕士的八年里,他则以每周一本书的速度坚持阅读和做笔记,企图“将欧美世界名著原文过一遍”。
作为国内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辅导专家,汪海涛认为,要学好英语听力,至少应注意这样一些基本原则:第一,词汇量非常基础,非常重要,词汇量不足,每句话听起来就很艰难,而听不懂常常使人失去兴趣,难以坚持学下去;第二点,必须常听常练,不能只是偶尔听,考前听,不能将应试作为练听力的目标,每天最好坚持15~30分钟听力练习,投入进去,全力以赴;第三,从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材料听起,逐步提高,不宜一开始就啃硬骨头,一上来就是BBC之类,只有进入英语氛围,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第四点,全方位练习听力,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比如听一句,自己当即摹仿一句,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同时在纸上记下几个主要单词,回忆全部内容,然后进行复述,然后再进行下一句。此外,材料太单薄了也不行,因为并不是所有讲英语的人口音都和英语磁带中的专家一样标准,如果想听懂各种口音的英语并能与之对话交流,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看英文版的电影,那里面什么口音都有,什么行话都有,接触多了,英语听力水平自然会提高。
关于写作训练,汪海涛主张:第一,写作中一丝不苟地说每一句话,写每一句话,要到位,不要直接把汉语翻译过去,不要用-,不能乱用词,不懂就查字典弄清准确意思,否则就会闹笑话,连老外都不明白什么意思;第二,就是学以致用,最怕口语中学了很多单词、句型,却一次都没在写作中用过,久而久之,就全部还给了老师,必须要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将那些平时接触到的优秀单词、优秀句型用于实践,否则,你的写作永远只会是平庸、苍白、单调,翻来覆去使用中学阶段学过的几个简单句型。
王强(生于1962年,美语思维口语学习法创始人,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大学英语系文学学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科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讲师、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著名英语口语、基础英语、高级口译专家,主持北京电视台《留学ABC》之“From Word to the Word”英语学习节目)
中国人学英语之生猛堪称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消费现象。自1868年《无师自通英语读本》在广州印行并成为畅销书籍以来,中国人就一直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学习英语。但急功近利,难以沉下心来——这恰恰又是中国人学英语的“癌症”。
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是掌握一个看世界的角度,是获得一种思维方式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任何一个学语言的学生如果不能获得使用这种语言人的思维模式的话,这个工具对他来说是异己的,是不属于他的。英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文本英语,杂志、电影、广播都是,这是最初步的,如果中国学生按以前的学习方法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攻文本英语的话,你攻下来再多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你只是一个储存器。尽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没错,你顶多会“吟”而已,但我不相信你能“写”成李白、杜甫。第二个层次,我称之为思维中的英语,也就是说,既然它是工具,你要使用,在使用之前,你要思考,我用来干什么,怎么使用,怎样表达,会产生什么效果。你要在脑子里构思,如同写作。这一过程对于母语者来说实际上已被习惯所替代从而被忽略,但对于我们而言,如果细细拆解开来,它是存在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反应训练,也就是模仿练习,熟悉创造,举个例子,一个1.5米高的老婆为什么能扇一个1.9米高丈夫的耳光?那是因为经常跳起来打,打得多了,熟能生巧,嗬嗬!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不从思维方式角度组织你的思想,并且让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懂,那么,你的外语将永远是外语。第三个层次的英语我称为行为中的英语,即实际发生出来的英语,这又牵涉到修辞、语气、语调等是否符合对方的思维方式。只有这三个层次的英语结合在一起,并且相互声援,相互渗透,才可见到你英语的真正水准。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