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浅谈英语对法语学习的语言迁移1、相关定义1.1、语言迁移的定义一直以来,”语言迁移”这个术语广泛地用于二语习得领域,但实际上,”迁移”并非是二语习得专有的名词术语。它最早属于心理学范畴,指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的影响(路向东,2002)。而二语习得领域中的语言迁移一般描述二语学习者将其母语或其他已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新语言的过程。当然,对语言迁移的完整定义,学术界并不完全统一,随着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扩大,语言迁移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地被丰富和深化,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迁移进行了描述和概括。Ellis(1965)最早把”迁移”定义为任务的学习的一种假设;James(1980)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具体置换了Ellis所给定义中的”任务和任务B”,进一步详细指明了语言迁移的研究范畴;《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中把迁移定义为在双语或语言学习环境中,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特点的影响;《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从研究语言行为和语言使用的行为主义理论角度把迁移定义为把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移转至另一种情境;《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从认知心理学范畴将迁移定义为一个心理学术语,即早期行为模式对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所产生的促进的或阻碍的影响等。
就语言迁移的具体内涵而言,周流溪(1995:78)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学习迁移:广义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已知的学习对另一种新的学习过程的影响,即学习者己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或经验等对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的影响”,其中”学习”可以指任何一种学习,并不特指外语学习;相比较而言,狭义的学习迁移仅特指外语学习的一个过程,即学习者将其已习得的语言知识(母语或第二语河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言、第三语言等)转移到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7]。在这些传统的迁移定义中,每条定义分别描述了语言迁移的某一个或某些方面的特征,并且指出迁移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因此,难以全面而深入的解释语言迁移的真正内涵。在众多语言迁移的定义中,一般广泛认可Odlin(1989)在其著作《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Cross-)中所给出的定义为语言迁移的标准定义:ectly)[8]。
即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首先,根据他的定义,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其他任何语言的知识对新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其次,语言迁移包括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母语向二语的借用(Odlin,1989),即两种语言之间跨语言的相互影响;再次,在Odlin定义中,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已习得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共性而引起的迁移称为”正迁移”,即已习得语言的语言习惯被正确地运用到目标语中。相反,学习者在目标语中错误地运用已习得语言的知识或习惯或受到已习得的语言与目标语之间差异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被称为”负迁移”或”干扰”[9]。“语际影响”常被作为”语言迁移”的上位词使用,涉及到母语迁移、中介语、另一种语言系统影响引起的回避,甚至包括中介语对与母语的”逆向迁移”。an(1986)把”迁移”这一术语仅限制用于一种语言纳入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而”影响”则与其他略不明显的语言接触效果有关。从的观点看来,语际影响被定义为()在目标语发展过程中母语对学习者行为的相关影响,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已习得的其他任何语言对目标语的影响[10]。
从而,语言迁移不再仅被限制在母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之中,多语学习者的语言迁移开始受到学者的关注。1.2、迁移的概念和理论迁移其实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不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体现了个体主动的心理加工过程[4]。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的学习对他在其他情境下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简称迁移[5]。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在多语际语音教学中,无时不刻不发生着迁移现象,其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种类和影响的迁移作用。从二百多年前提出的第一个系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开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迁移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式训练说强调一般迁移的存在,并认为只要参与前后两种学习的官能是相同的,迁移就会自动发生。
多语际语音教学就是在有着相似情况下的新的教学活动。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学习迁移论,也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迁移也即相同联结的转移。由于多语际语音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相同语音要素,因此,迁移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与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语际对比研究的理论依据。之后美国心理学家贾德(C.H.Judd)于1908年提出的概括化学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原理和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前后两种学习包含的共同原理原则及学习者对这种原理原则的概括,是迁移产生的两个条件。因此,学习者对原理掌握得越好,越有可能在新情境中产生迁移。从前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学习中去,是因为在前期学习时获得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一般原理。从多语际外语教学的角度讲,这就是说,母语,第一外语和新的目的语之间的相同或相近之处,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对多种语言各层面的共性或共同原理做作出概括,在多语际语音教学中对所获得的经验类化。学习定势说提出的迁移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母语学习为后继的外语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母语学习中形成的方法、习惯、态度等可能形成定势,会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去,从而对外语学习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早期迁移研究是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形式训练说强调一般心理官能的训练及迁移,过分夸大迁移的作用。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和奥古斯德的三维曲面模型则强调特殊迁移,可以用来解释低级的、机械的学习迁移,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迁移理论的某些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和科勒的关系转换说又强调一般的原理原则的迁移,并为后 来的认知研究取向奠定了基础。早期的迁移理论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迁移的某些规律。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各门学科的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对迁移的研究深入到学习者 的认知加工过程。元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策略的迁移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 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认知策略的成功迁移是指问题解决者 能够确定新问题的要求,选择已获得的适用于新问题的特殊或一般技能,并能在解决新 问题时监控它们的应用。鲁宾斯坦认为学习者对两个课题的系统分析、综合和概括是产 生迁移的条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则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 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 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 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则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地用于新事例。
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 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在教 学过程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 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而辛格莱与安德森等提出的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则认为:两种 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 的规则,简称 C-A 规则。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 会发生。也就是说,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 1.3、学习迁移的概念 2.1.1 学习迁移的定义2.1.1 学习迁移的定义 为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习迁移,首先,我们依据文献给出关于学习 迁移的定义: .学习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另一情境。 不管在什么时候,再此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只要影响了新知识和技能的习 得与执行方式的时候,学习迁移也就发生了。(&.1987) 迁移意味着在一个足够新颖的背景()中应用旧知识,且这个新背景 也需要学习新知识。
(.1989) 迁移即早先的学习影响新的学习或表现。(&. 1995) .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邵瑞珍等,1997;吴庆麟等,2000.2003) 迁移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与动机在新的情境()和学习任务中广 泛的、创造性的、支持性的使用。 (.2003) 从以上几个定义来看,在描述方式和使用的专业术语上是有所差别的,但 就总体说来都或多或少地指出了一种意思即:前学习对学习者后学习的影响。 这样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学习迁移也可能是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产生 的影响。比如在学生学习加速度时,因为首先接触到的是运动学,只知道物体 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就一定存在加速度,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加速度却无 从可知,所以只有学习了力学过后,即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加 速的产生原因,才能更好的接受这部分有关的知识。在我的教学中,几乎所有 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他们开始接触一部分新的知识时,最初的一段时间感觉头脑里一片混乱,只有当他们把知识面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更系统的、 更清晰的、更有条理的掌握整个学习内容。
所以学习的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 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兴趣,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为 后继学习对学习者先前学习的影响。也就有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对 学习迁移的全新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这样的定义是非常全 面的。 1.4、物理学习思维迁移的定义 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物理思维是指,在学习物理时获取物理知识技能,把物 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甚至产生创新的科学素养的认知活动。物理学习思维迁移 则是在物理学习中,一种物理思维对另一种物理思维的影响。比如:学习了运 动的分解后,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一种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可 以将其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学习了平抛运动 的处理方法后,对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运动和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做的类 平抛运动的处理时,就能很自然的想到用分解的方法,使问题简单化。还比如: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还经常用到一种方法,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变量之间的定 量关系——控制变量法。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用到此方法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 摩擦因素和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介绍了此方法后,学生在后来的 学习中凡是遇到,要寻找一个量和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如探究合外力与加速 度、质量的定量关系;探究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角速度、旋转半径之间的定 量关系;以及探究电学中电阻与导体的粗细、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等等这些 牵涉几个变量关系时,都能很自然的把此方法迁移过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学习者对物理学习思维迁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接受物理知识 的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