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的第174篇原创文章。本文约5000字,请花12分钟来阅读。)
引子
最近,魔都上海开始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过渡期内,人们暂时有点不适应,于是各种段子横飞,“灵魂七问”也因此升级到了“灵魂八问”。
首先,我要旗帜鲜明的说,垃圾分类是好事,大好事。如果实行得到位,我们将会有更清洁的城市、更干净的水源和土壤、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个人对技术创新是充满信心的,我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实现零污染、百分百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能源危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永远成为历史,因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是,人性的贪婪、利益的博弈会不会使得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甚至被用于相反的目的,这是我比较担心的。像垃圾分类这样的制度,就是在垃圾处理技术成熟之后的良性安排,因此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不过,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老读者都知道,我是搞语言学的,所以,各种社会现象里,我还是对其中和语言有关的部分最感兴趣。回到“灵魂八问”,随意一撇,一下就引起我注意的是中间两问,分别来自快递小哥和上海垃圾分拣阿姨:
你是什么东西?
你是什么垃圾?
这两句听上去像在骂人的话,难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是的,很特别。我们都知道,这两句本意都不是骂人,只是在特定情况下被说成了这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歧义”呢?
原来,这涉及中文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点——“是”字的特殊用法。对这个语法的不了解,也是很多英文学习者be动词使用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接下来的内容不但会让您对母语多一点了解,还能够显著提高你的英文水平。我说显著提高,也不是信口开河,原因你很快就会看到。
“是”字的特殊用法和对应的英文
我们都知道,“是”在中文里最基本的用法是作判断动词,比如A是B,就是把A定义为B。如果仅从形式上来看,“你是什么东西?”和“你是什么垃圾?”里的“是”,都应该是这种用法。按照这种用法,当我们问“你是什么垃圾?”时,就是把“你”定义为了垃圾,这当然听上去就有点调侃甚至侮辱了。
不过,在这个语境中,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垃圾?”不是在骂人,而是在询问“你要扔的是什么垃圾?”或者“你是来扔什么垃圾的?”。同样,“你是什么东西?”在快递的语境中是询问“你要拿的是什么东西?”或者“你是来拿什么东西?”而这就涉及到“是”字的两个特殊用法——“要/想/会……的 (就)是……”和“是……的”。
下面,我分别举一些例子,并且给出英文对应的说法。
“要/想/会……的 是……”
在“要/想/会……的 是……”这个结构里——或者按照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叫构式——,“是”字仍然充当是判定动词,但是其中的被判断部分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作的结果,例如: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摒弃前嫌,通力合作。
其实他想强调的是这个事情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现在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躺下睡一觉。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这个构式里,前面的动词总是“想”和“要”这样的心理动词。这就是构式的特点,它对里面词汇的语义范围有要求。这说明语义和句法结构是有相关性的,而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换句话说,传统的“词汇+语法”的语言学模型是错的。这也是为什么构式语法比形式语法更先进、更能准确反映语言的使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传统语法里,有一个语言点,是as引导的特殊定语从句,比如:
As he soon , she was a .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graph, our last year.
定语从句一向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难点,尤其是引导词的使用,有一堆的规则,搞得学生很头疼。as引导的特殊定语从句,更是难以理解。其实,这些困难都不是英语语法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错误的教法带来的。定语从句引导词的使用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你从语言的功能出发,五分钟就可以全部搞定,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并且使用时绝不会出错。
至于as引导的从句,根本就不应该归类为定语从句。首先,它和其它定语从句在位置上有明显区别。所有定语从句,无论是限定还是非限定,都是放在被修饰词后面的,而as引导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的前面。第二,在as引导的从句中,谓语动词有明显的语义范围限制。常见的有see, learn, know等,这些词在语义上都用共同点,都和认知或者感官有关。而不具备这些语义特征的动词就不能用于这个结构。
所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结构就不是作定语的,而是起其它功能。我设计的《OP功能英语教程》对它的功能有简洁易懂的讲解,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原文”看一下。
题外话就到这里,现在我们回到“要/想/会……的 是……”构式的英文翻译上来。这个构式最好都翻译为主语从句或者带定语从句的主语,也就是: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摒弃前嫌,通力合作。
What I want to say here is that we past and with each other.
其实他想强调的是这个事情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 what he wants to is that are not as as we .
现在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躺下睡一觉。
The only thing that I want to do now is to lie down and go to sleep.
“是……的”
这个结构有两个用法。一是对除了动词以外的其它成分进行强调,比如:
他是坐火车来的。(不是汽车,不是飞机。)
我是两年前向他借的这笔钱。(不是昨天,不是上个月。)
他们是在罗马相遇的。(不是巴黎,不是上海。)
大家知道,在英文中,强调除了谓语动词之外的其它成分,我们有一个结构是it is +被强调部分+that/who+其它部分。“是……的”的第一个用法,就对应这一个结构。因此,上面三个句子可以分别翻译为:
It was by train that he came.
It was two years ago that I the money from him.
It was in Rome that they met.
注意,如果你不用这样的结构,在书面语中,强调的意味就会消失。口语中还好,我们总是可以通过重音来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结构的出现,其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补足书面语没有听觉辅助的短板。换句话说,同样的功能,口语通过重音来实现,而书面语只能通过结构的调整。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强调句需要一个特殊的结构了。
举个例子,下面这句话:
老王,你买的鱼啊?
在口语中,我们可以分别重读“你”、“买”和“鱼”,在词汇和语序完全不变的情况下,表示出三个不同的意思,不信你可以试一下。但是如果是书面语,我们就没有重读这个工具了,只能通过某种结构把被强调部分框起来。英文在这方面比中文要准确,因为它用it is + 被强调部分 + that/who…这样的结构把口语中需要重读的部分完全框起来了,而中文即使有“是……的”这样的结构,仍然存在歧义。
有意思的是,“是……的”这个结构不但用于强调除了动词以外的其它句子成分,它的第二个功能恰恰是修饰谓语动词。但是,它的具体功能不再是强调,而是稍微减弱语气,或者为转折做准备。起后一种功能时,“的”字往往被省略。
在举例之前,我必须提醒一下:这个语言点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你会避免英文学习中的一个大坑。
下面举例:
猴子是很聪明的。
你们的婚事,我是不会同意的。
他拍的电影,我是一定会看的。
大家肯定注意到,这些句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是”和“的”都可以省略。也就是说,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别改为:
猴子很聪明。
你们的婚事,我不会同意。
他拍的电影,我一定会看。
那么,下面三句和上面三句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去掉“是”和“的”之后,语气更强。这背后也是一个和人类认知有关的普遍规律,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句子越长,语气越委婉。原因就在于,句子越长意味着付出的努力越多,就显得对对方越尊重。这个规律普遍存在,比如在咨询信息时,下面的句子语气就逐渐减弱:
Tell me where it is.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Would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I if you could tell me where it is.
I was if you could tell me where it is.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第一句:猴子很聪明。翻译成英文是: are smart.注意到没有,“猴子很聪明”这个句子里,是没有“是”这个字的,但英文里面有are。从功能角度来看,这说明are在 are smart中没有实际意义,它只是辅助smart构成谓语动词。换句话说,这句英文的谓语动词部分是are smart,而不是are。也就是说主系表结构是一个没有用的语法点。我再重复一遍,主系表结构是一个没有用的语法点。不但没用,还有害,因为它实际上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困难。
英文的are+形容词就对应中文里的“很+形容词”。中文里的“很”字,这里也不是程度副词,也只是助词,帮助后面的形容词构成谓语动词。如果去掉“很”字,中文句子读起来就很奇怪了。比如,“我很好”,如果改为“我好”,我们就会觉得很别扭,或者会觉得句子没有完。
同样的,She is 翻译为中文,就是“她很漂亮”。去掉“很”,“她漂亮”,句子也很别扭,也给人一种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注意,也不能翻译为“她是很漂亮的”,因为“是……的”有减弱语气的功能,因此正确的翻译是She is quite 。quite在英文里可以微弱减轻语气。
再看“你是什么垃圾”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你是什么垃圾”。现在,我们知道,“你是什么垃圾”是“你是来扔什么垃圾的”的省略用法。不过,这里的省略很特殊,因为它把真正的动词“扔”给省略了。(关于语言中省略的原则,《OP功能英语教程》第二讲有系统的讲解,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本来在原句中“是……的”不是谓语动词,只是一个辅助结构。但这一省略,句子里就只剩下“是”这一个动词了,于是自然被理解为判断动词。所以,才有了这灵魂八问之一。
对了,“是”字的特殊用法,在刘月华等编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章有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书来看一下。
“是”和“有”的特殊性
我前面说,这篇文章认真看,可以显著提高你的语言水平。我不是信口开河。这是因为“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的”这个结构使用频率也很高。你可以就在这篇文章里面数一数,我用了多少个“是……的”结构,就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是”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它除了作实义动词,还可以作助动词。实际上,在“是……的”这个结构中,“是”就只是助动词。另外一个具备这个特征的字是“有”,比如台湾人经常说的“有……过”:
这事儿我有给你讲过哦。
我有告诉过你啊!
所以,我想台湾人学英语完成时态肯定很容易,因为“有……过”就对应have done。
大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没有,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里面,“是be”和“有have”都很特殊,都可以作助动词。中文里的“是……的”、“有……过”结构,英文里的进行时态be doing,完成时态have done,被动语态be done,都有他们的身影。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两个词,而不是其他词呢?“是”和“有”到底对人类来说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样可以在我设计的《OP功能英语教程》中找到。而且,一旦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发觉学外语非常容易。
最后,既然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我设计的《OP功能英语教程》,就请允许我为自己代言,推荐一下这门课程。课程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设计,整个学习完全面向功能、面向使用,学习效率是传统基于形式语言学体系的十倍以上。本文提到的一些语言点的功能视角,只是整个教程的冰山一角。其它的让你震撼的内容,就留待你自己去感受吧。
【作者简介】
书先生和路夫人,80后大学教师一对。
书先生语言老司机,玩转英语、德语、计算机编程;
路夫人旅游达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精彩人生!
温馨提示:点击左下角“查看原文”即可试听课程。不想错过更多语言学习干货,请把本公众号加上“星标”哦。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朋友一定会感激您的推荐。
或者点一下这句话右下方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