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华伟
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93届本科毕业生
2019届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毕业生
卞华伟,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93级本科毕业生,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19级硕士毕业生。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发展办公室主任。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广东省临床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普传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支援武汉医疗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二批医疗队)成员、联络员。 2021年,支援广州市第八医院医疗队副队长。 2022年,支援西藏察雅抗疫队长、广州黄埔。方舱团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2021年、2022年国家医疗队领队。2020年羊城好医生、羊城抗疫好医生、中山大学抗疫先进个人、 2020年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优秀医师。 《广东好人》2023年第二季。
◇看到他们饱餐一顿后的幸福表情,卞华伟暗暗下定决心,让山上寄宿小学的学生们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肉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对外援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卞华伟每年都会用相机记录山区学生的成长。这是2017年竣工的云南丽江玉龙县黄山镇南溪小学。卞华伟把冲洗后的照片送给孩子们。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十四年前,广东医生卞华伟第一次来到云南丽江玉龙山。当他看到当地一些小学生每顿饭都吃土豆时,他决定“做点实事”。
此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坚持用自己的钱资助玉龙山区多所小学改善学生伙食。 “对我来说,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件幸事。”卞华伟说。
“肉块”也是土豆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山地、半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玉龙曾是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滇西边境连片特困县,贫困发生率为8.63%。
2009年,受中国农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卞华伟等营养专家来到这里,对婴幼儿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
“当时我们家就住在一所小学旁边,有一天放学后,学生们到学校食堂看食物的供应情况,食物中最常见的就是土豆。”卞华伟告诉记者,他后来参观的另一所学校让人发笑。他更加感动了。
在学校食堂厨房里,卞华伟看到大锅里正在炖着一些黄色的土豆块和一些浅红色的“肉块”。仔细一看,这些“肉块”竟然是当地的红薯。
玉龙山海拔高,气候寒冷,常年缺水。农产品种类单一,家禽畜饲养难度大。土豆是每个家庭的主要食物。寄宿学校是山区孩子的另一个家。当时,食堂的大米等食品供应有国家相关政策保障,但学校的副食种类依然单调。
“蒸土豆、烤土豆、煮土豆、炸土豆……土豆既是蔬菜,又是肉类。”卞华伟了解到,学校后勤老师做饭时,会切几块肥腊肉,放在锅里煎。与土豆一起炒;另一部分加水和一些绿色蔬菜熬成汤。学生们只能在周二和周四吃到新鲜的肉,这远远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的营养需求。
看到当地小学的情况,卞华伟立即花1000多元从附近村子买了一头猪,送到学校宰杀煮熟。同学们吃了一顿期待已久的“大肉”饭。看到他们吃完饭后幸福的笑脸,卞华伟暗下决心,让山区寄宿小学的学生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肉。
碗里的肉“不见了”
卞华伟最初以一所学校作为试点项目。 2010年,海拔近3000米的玉龙县泰安乡汝南完全小学成为他资助的第一所学校。
为保证经费稳定,2011年2月,卞华伟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正式签署个人资助协议,资助汝南学生小学毕业后10个月的鲜肉供应。学校(两个学期的学校教育)。 ;教育局负责监管学校食堂,每周一、三、五中午为每位学生每餐提供不少于3两鲜肉。
“我的想法是学校本来周二和周四有荤菜,这样孩子们就能每天吃肉。”卞华伟说道。
没想到,协议实施仅三个月,意想不到的情况就发生了。卞华伟回访发现,孩子们每周一、周三、周五都能吃到免费肉,但周二、周四碗里的肉“不见了”。
原来,孩子们在学校的伙食、住宿等生活费用都需要自己支付,周二、周四的肉菜也必须用“饭票”购买。汝南湾小学近100名寄宿生来自周边山村,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懂事的孩子为了省更多的钱,宁愿两天不吃肉。
卞华伟很担心:他想为孩子们提供一周的所有肉和蔬菜,但这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就在2011年,我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玉龙成为首批试点县之一。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玉龙山区学生可享受每天3元的午餐补贴。此后,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
卞华伟大喜,提出调整资助协议,学校将国家补助与他的个人资助结合起来,协调安排学生的一日三餐。同时,学校还根据他的专业意见安排了营养食谱。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汝南泉小学全体学生在校内吃到了免费营养餐。
卞华伟借鉴汝南小学的经验,启动了“学龄儿童营养改善”帮扶项目,并将帮扶范围扩大到当地其他小学。 14年来,他的帮扶项目已在汝南湾小学、南溪湾小学、山美湾小学、天虹小学等4所小学实施,并在武侯湾小学等多所寄宿小学实施学校和仁和湾小学。固定资金。
见证变化但不忘初心
每年3月是玉龙山小学春季入学时间,也是卞华伟所说的“债务月”。他将于本月为每所资助学校筹集足够一个学年的膳食费用,以确保孩子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能吃到营养丰富的膳食。
卞华伟告诉记者,每年资助一所学校的固定支出约为4万元。 2010年以来,各类捐款累计金额已达400万元。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贡献,一些亲戚和朋友也加入了资助行列,”他说。
14年来,卞华伟亲眼目睹了玉龙山面貌的巨大变化。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路平坦。此前,从玉龙县开车到达山区学校需要四个半小时,山路长达160多公里。现在,随着新道路的铺设,行程已缩短至两个小时。山区的小学教学楼也焕然一新。洁白的外墙、坚实的地砖、干净的窗帘……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们,笑容天真又灿烂。
近年来,玉龙山区学生身体素质显着提高。玉龙县妇幼保健院已到相关学校开展体检。以汝南小学为例,“学龄儿童营养改善”帮扶项目实施仅一年,该校学生发育迟缓率从28.1%下降到14.4%,身体消瘦。学生人数从11人减少到0人。资助两三年后,几所小学的学生不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2018年9月,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为云南省首批贫困县。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卞华伟的“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是玉龙对外援助持续时间最长的非机构项目。
与十多年前的“急需帮助”相比,卞华伟当前的救助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去年,玉龙县小学开始实行“分流”招生:三年级及以上学生需要并入拥有更多师资和教具的“中心学校”。在保留对原学校援助的基础上,卞华伟还考虑将“中心学校”纳入新的援助计划。
“今年的资助项目已经成功‘续签’,资金已拨付到每所资助学校。”他说,“今年已经是这样做的第14个年头了,希望更多的人关心山区儿童的健康成长,继续推动项目发展。”
点击阅读“新华社客户端”原文
8月24日下午3点,“广东好人”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活动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南方新闻网、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明办承办。在广东文明网、南方网、广东学习客户端、南方+客户端等多个平台进行了直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anmei0817.com/html/tiyuwenda/1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