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对“英语思维”最初模糊的理解是在网上观看诸多英语学习视频,了解到英语学习要用英语思考,避免先用汉语思考再将其转换为英文的表达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要用足够的英语输入来战胜母语思维,这样才能优先用英语思考而不是汉语。
试想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用汉语交流的我们,该是怎样大量的输入与输出才能实现这种思维的跨越。
对于成年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图源网络
而在读过王乐平老师的《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一书后,我对“英语思维”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英语思维是一种世界观。
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尽相同,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我们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大的阻碍。
而学习时如果一直无法意识到这种障碍,那也就无法有效克服它使学习有所寸进。
图源网络
书中提到英汉思维四个方面的差异:
1、汉语多描述直观感受,而英语倾向于描述本质。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书中举例“can”的不恰当使用,如中国人一般误用“Can you speak ? ”发问,来表达一种主观的衡量标准“你会讲英语吗?”;而英语一般以“Do you speak ? ”发问,表达客观事实“你讲英语吗?”,哪怕只是一句话,也是讲了英语。
3、汉语在表述顺序上倾向于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而英语倾向于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后次要。最常见的例子是中国的姓名先是家族的姓,才是个人的名字;而西方人则是先个人姓名才是家族姓氏。
4、英语句子结构严谨,汉语相对比较松散。
此四方面差异是从宏观的英语学习来说的。
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汉英差异并不都是以上四点,但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两种语言的差异。
这意味着,我们学习英语时是有侧重点的,即节省学习汉英思维相通之处的时间,重点把握汉英思维的不同。
举个例子,像学习“我的名字是……”的英语表达“My name is …”时,两者的结构、语序以及词性都是相同的,就不必花太多时间。而对于“name”的动词词性则应该加以关注,因为汉语中并不会将“名字”作为动词使用。
图源网络
小结:
个人认为“英语语感”更像是传统学习方法中,以大量记忆方式培养的一种“囫囵吞枣”式的做题感觉。
而“英语思维”则是具有逻辑的意识,不是凭感觉用汉语模式表达英语,而是用英语的逻辑表达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