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专业导游
殷企平教授
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求学于杭州大学和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获中英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省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兼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外文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全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文化批评和西方文论。
英语 非师范,本科,四年制,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思辨能力,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和全球传播理论基础,适应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能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文化竞争力、运用英语、跨文化技能和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
1.师资力量强大,学术氛围浓厚。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级别人才和众多知名教授。
2.贯彻“新文科”理念,促进英语学科与传播学深度融合,提供“英语+全球传播”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全球传播人才。
3.学生的专业与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在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和浙江省一等奖,且在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屡创佳绩,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4.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程度高。学生有机会赴英美、澳大利亚等名校进行交流学习。
5.考研和出国留学质量高。近年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院校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课程设置: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中国文化概论、经典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话语理论、传播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流史、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于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的涉外部门、媒体对外报道部门、商务机构、外贸企业、教育机构等对外传播、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也可考研留学深造。
英语
Q1.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是什么?
英语专业主要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文化及国别、翻译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学科分类标准,英语专业归属语言学和文学两大主干学科,相关学科主要有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
英语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科教学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为主,兼顾自然科学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素养,促进科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教育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文化和国别、翻译及其基本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夯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Q2.英语专业下为何设置全球传播模块?英语专业在新时代有何新使命?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具备“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因此,外语类专业人才有成为国际传播人才的潜质。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最重要的语言载体,英语专业发展与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密不可分,因此,英语专业在当下时代更多了一份助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责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发展好英语师范专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全球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将传播专业理论融入英语专业培养当中,力求为浙江文化出海、为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Q3.英语专业下的全球传播模块有什么特色?
全球传播模块是英语专业下设的重要模块之一,该模块课程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施旭教授领衔授课,全体授课教师均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并在全球传播领域发表相关论文及著作。模块课程涵盖新闻传播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国际新闻传播实务以及新媒体制作等课程,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既精通英语又深谙对外传播之道的复合型人才。
Q4.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经典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话语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交流史、国际关系理论等。
Q5.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还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以及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文化和国别、翻译、传播及其基本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Q6.英语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因人而异,最常见的困难是听力和表达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的解决主要依靠实践,当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实践。就英语文学教学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理解”。阐释艺术的三个境界,也应该是英语文学教学的三个境界。“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是其中的第一个境界,它意味着对言不尽意这一道理的深刻体会,以及克服文字异化的强烈愿望。第二个境界,即“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求学生体悟语言的启示性,熟谙语言的局限性和暗示力相生相克、二律背反的道理,并通过细读来掌握作品的结构性意象。而“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标志着阐释艺术的第三个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Q7.社会上是否存在对英语专业的理解误区?有哪些?
关于英语专业,社会上所存在的认识误区莫过于这样一个普遍的假设:英语教育旨在摄取信息,掌握技巧,获得实际知识和技能,而文学则仅仅是一件饰物,只能用来点缀以市场经济这个硬核为主导的课程表而已。
作为一门学科,文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英国大文豪利维斯(F. R. )曾就此发表过高论,其观点尽管不无瑕疵,但不妨引来作一例证:“文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很重要,而且还因为它蕴藏着创造性的能量;后者在现代‘商业化’的社会中到处都处于守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商业化的趋势在许多国家(我国也不例外)的诸多社会生活领域里愈演愈烈。所有这些国家都面临着重振语言活力的艰巨任务,而语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力源头则是文学。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必然是没有活力的民族。
因此,对于英语专业来说,让学生接触各种声音并培养他们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假如把文学从我们的英语教学大纲中分离出去,我们的学生就无从养成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视野。也许有人会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跨文化交流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确实,近年来以“跨文化交流”的名义开设的课程远比文学课处境优越。可是,除非破坏语言本身的有机结构,语言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任何文学作品必须被置于与别的文学作品的关系之中,否则就不能被人充分理解一样,任何一种语言在文学被剥离的情况下也是不能被人充分理解的。再者,文学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最丰富的宝库。离开文学,任何所谓的“跨文化交流”必定是肤浅的。唐纳德·斯通曾经把学习外国文学比作“出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家’”。同理,没有文学的英语大纲是一个回不了“家”的大纲。
Q8.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英语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如今的社会常常需要借助英语专业人才来真正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如何敏锐觉察并合理诠释文化的差异?如何灵活运用话语策略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怎样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这些都有赖于英语专业的人才。
Q9.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哪些职业种类?
实际上,在我国外经、外贸、媒体、银行、旅游等“实用”领域里,有相当数量的身居要职或担当重任者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也都需要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师生风采
英语专业学生赵叶参加学科竞赛
(她曾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二等奖)
春柳外语话剧社上演《仲夏夜之梦》
“外语村”开展主题文化活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