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从目的论视角看民俗文化的传播———佛山市民俗文化英译研究周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文学院 广东 佛山)摘 要:民俗文化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探讨了佛山民俗文化英译实例,提出了民俗文化英译的处理策略,对准确传达文化内涵,促进佛山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佛山城市知名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功能目的论;佛山民俗文化;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4513 (2016) -03 -024 -04收稿日期:2015 年 12 月 18 日作者简介:周 立 (1981 - ),女 (汉),湖南双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5 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目的论视角下的佛山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引言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了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佛山市在 2013年政府报告中也提出了 “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岭南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让佛山文化 “走出去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佛山民俗文化,这是翻译研究者们在新世界所肩负的使命。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木刻年画,粤剧,香云纱,醒狮,龙舟说唱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这些民间艺术和民俗事象的英文翻译资料,就成了佛山文化 “走出去”的重要媒介。然而,笔者在收集和研究佛山民俗文化外宣资料时,发现这些外宣资料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佛山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保证佛山民俗文化的翻译质量。目前,在国内的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中,丁树德[1] 就民俗名称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研究。蒋红红[2] 提出要重视民俗翻译中的文化身份问题和不可替换性,并挖掘深层结构。马慈祥[3]就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提出翻译策略。麦红宇等[4] 对广西民俗文化词典英译进行了案例分析。前人在民俗文化翻译研究中都提出了文化因素的问题,但是对区域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鲜见,对佛山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的研究至今无人涉及。本文将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来具体分析佛山民俗文化外宣资料中的翻译实例,继而提出针对性的翻译策略,为翻译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功能目的论(一)简介“功能目的论”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2016 No. 3(Total No. 133)北京城市学院学报JOURNAL OF CITY UNIVER 年第 3 期(总第 133 期)DOI:10.16132/11-5388/z.2016.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