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英语专业学什么?
英语专业属于文学门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中所包含的专业有:俄语等多个小语种、翻译和商务英语等,但院校开设最多的是英语专业。由于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英语专业的授课内容也略有区别。
在本科英语专业的学习中,大一、大二所学内容比较广泛,且侧重基本功的训练。课程内容多为基础英语、英语语音学、快速阅读及英语基础听力等。
英语专业在基础学习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为主,并进行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视频:英语专业的秘密
在学习后期,各高校根据培养侧重不同,会对课程内容进行细分,如增加师范、外贸或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当然,有的学校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增设了旅游英语、工程英语或法律英语等专项课程。另外,很多人关心的同声传译,一般属于研究生层次才会开设的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修学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的学位是文学学士。
什么样的人
适合读英语专业 ?
首先要看你对学习一门语言学习有没有一个持久的兴趣。其次要看你是否做好长期的努力吃苦的准备。
因为现在学习英语的环境非常好,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得很好,所以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好很多这样才能体现你的核心竞争力,体现有别于别人的地方。
那为了学好英语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你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每天要做阅读、记单词,这些基本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一个重复性的过程会让人觉得有些枯燥,所以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最后是就业方向的问题。这一点要看学习英语专业能不能帮到你未来的就业。
都说英语专业是万金油,可以去各行各业进行工作,但是这并不是代表选英语专业更保险一些。
如果说你有一个未来的一个学术或职业的规划,你还是应该考虑一下你选择的专业能否在未来的职业上或者是学术上帮到你。
但如果说你只是单纯的对英语兴趣,并未有相关的职业规划,你就可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英语,但未必要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考虑。
英语专业毕业生
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11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85%,是本科毕生规模最大的专业。
除了继续深造以外,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政府机关、新闻机构、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合资企业、中外旅行社、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等。
1.从事翻译职业
从最传统的角度来看,翻译方向就业情况最好,就业面比较广,主要从事文化、科研、学校、新闻出版、经济、旅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翻译、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
职业解读:初级翻译人才多,但竞争性大,薪资一般;高级翻译人才急缺,薪资很高,但对学历和能力要求很高,晋升成本高。
2.去高校、中小学做英语教师
如果你是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那么可以选择去自己所在的城市的中小学当个英语教师。英美文学和英美国家文化的就业很狭窄,一般是从事大学教学和翻译、研究等工作,这就意味着考博是条重要出路。
职业解读:非师范类英语专业面临师范英语专业的竞争;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另外不同地方招聘教师的流程也不一样,进入门槛较高。
3.去国际学校、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
近年来随着私立教育的发展,一线大城市的国际幼儿园、中小学校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另外一些针对国内学生开设的课外英语辅导的机构也需要英语教师。
职业解读:竞争性较强,能力足够的话,薪酬还是不错的。
4.做国际对外汉语老师
近10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保持30%的年递增率;随着大批外国人士来华工作或居住,上海不少中学相继开设国际部,以在华海外人员子女为招生对象;各类以外国人士为对象的汉语培训机构纷纷设立,这都为双语双文化专业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职业解读:就业机会多,可兼职或全职,也可作为进入外资企业的跳板。不过,教老外中文不像国内学校的英语教学那么简单。
5.从事外贸工作
通晓外语是外贸人才能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对毕业生的考核以学校、专业、专业课成绩、在校表现、是否有专业对口实习经历、外语能力、外贸专业课知识掌握程度等为标准。
职业解读:从事外贸工作机会会大一些,不过可能面临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学生的竞争。建议从事工作前可以学习或参加培训了解一些行业知识,或者从基础做起,不追求薪资待遇,更多关注经验的积累。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归纳为: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英美文化研究、英语教学五大方向。
方向一:语言学
虽然语言学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读书、做研究、写论文是最正统的出路,但是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适当地调适、转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比如英语语法研究可以向比较高层次的笔译转向,修辞学研究可以向文学研究甚至文学作品翻译转向,如果想向教师方向发展,考生平时应加强英语教学法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方向二:文学
文学方向实际上包含很多小方向,最主要的是英美文学,此外还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翻译等。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一般都开设英美文学专业。
学习文学没有捷径,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在学习文学相关理论(如美学、文艺学、文学史等)之余就是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种阅读同一般人的课外阅读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很艰苦。文学方向就业在英语各方向里面情况中等,所以学习文学一定要真正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文学领悟能力。
方向三:翻译学
近年来,翻译学也发生了分化,不仅有“翻译学”方向,还有细化的口译、笔译、文学翻译、同声传译等很多方向。翻译方向是报考人数比较多的方向之一。
翻译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功底要求比较高,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会有高强度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不同的学校差别很大,一些办学实力偏弱的学校主要强调翻译史与翻译理论,但是一些重点学校特别是外语院校比较强调应用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能力。
方向四:英美文化研究
英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不同学校的名称和研究重点不尽相同,有的院校方向名称为英语国家文化研究,这就不仅限于英美两个国家。
国内英语界对英美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化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将体现在语言中的英美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与比较。
换言之,英美文化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语言和交际。有些学校从导师的研究兴趣和学生的就业角度考虑,研究比较国家发展、民族文化之类的内容,这个需要考生仔细打听。
方向五:新兴方向和特殊方向
近几来,一些学校根据科研力量的状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
如南京大学的双语词典研究,研究词典学本身的理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研究等,从某种角度看这从属于语言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的计算语言学,主要是语言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中外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如果你选了英语专业
要先想好哪些问题?
作者:孙欣祺 来源:文冤阁大学士距离毕业正好两个月,距离新生入学还有一个星期,朋友圈里开始刮怀旧风,“又想到四年前的自己......”、“年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如果让我再来一次......”。看到这些朋友圈,不禁想问:四年了,你有什么变化吗?
这也正是我想问各位新生的,四年之后,你希望自己有什么变化?
本人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仅对大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具有粗浅的认识。
依我看,一个英语专业新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一定能够夸夸其谈。“我要读完莎士比亚全集”,“我要在语言学方面有所建树”,“我要翻译莫言小说”,“我要演莎士比亚舞台剧”;而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可能会眉头一紧,莎士比亚读了吗?读懂了吗?翻译做了吗?做了多少?语言学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很难讲。这句话和这个专业很适合。英语专业好不好?很难讲。英语专业学什么?很难讲。英语专业毕业后干什么?很难讲。这其实是挺可悲的一件事。
大四的一节翻译课上,老师列了几本翻译理论教材,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读完这些书,毕业之后你就能很自豪地告诉别人你学了什么。”
刚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可笑,似乎本专业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炫耀存在感的地步,既然如此,那距离关停英语专业还有多远呢?几个月之后,我再琢磨这句话,似乎也有点道理,至少它讲了一点:课堂并不能带给你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原因当然有很多。首先是整体课程安排。大学多提倡“通识教育”,这就必然造成一个结果,在不增加课程总负担的前提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受到其他课程的牵制。
对于一个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本专业的存在感可能就两种:不同学期、不同课程见到同一个老师;期末考试其他专业都考完放假,自己还在留校复习。
课程太多、太杂导致分心,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英语专业本身没有存在感。
所谓“文学课”或“文学史课”,可能就是一节“人名课”、“主义课”。盲目追求“面”而忽视“点”,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期末考试复习期间背熟了几个作家名字和代表作。而讲台上的教师,有些念PPT,有些念教材,有些讲段子,真正讲课的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
一个学期结束,学生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不一定是白人,不一定是男人,不一定是直男,那莎士比亚到底是什么人?很难讲。
所谓“翻译课”,可能就是一节“感想课”或者“敢想课”。学生可以就着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翻译争论一节课,可以就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诺德“功能目的论”比较一节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下课铃响,往往不能说服别人,其实也未必说服得了自己,因为所有判断都是基于“我感觉”、“我认为”,甚至“我喜欢”,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分析,更没有指导性的结论,面红耳赤为哪般?很难讲。
所谓“语言学课”,可能就是一节通识课。
课程虽多,口气虽大,但是忽略了两个最核心的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能不能读文学、谈翻译?老师的教学水平能不能教文学、论翻译?没有这两个前提,而只是把“基础英语”改名为“英语精读”,“英语阅读”改名为“英语文学阅读”,有意思吗?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生活状态就是:大一大二玩两年,大三出国玩一年,大四回国找工作,毕业季玩半年。正儿巴经不在玩的就半年,还不是在学英语。所以四年下来英语到底有没有进步,或者英语水平是否达到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程度,真的很难讲。
也许每一个名牌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手里都拿着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证书。但不是每一个人在毕业论文里都能搞清楚和要加s。这也许是老师的疏忽,但更多是自己本身不负责任。比起环境不理想,自身不想学更糟糕。
回到老师的那句话,大多数英语专业的课堂确实提供不了实质性内容,但是这并不是学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借口。“躺尸”四年,除了自我感觉,你什么都没有。到了毕业季,你可能不是留恋师生情,可能只是舍不得“名牌大学英语专业”这块遮羞布。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英语专业新生怎么才能避免“自由而无用”(在校自由,毕业无用)的命运呢?
朋友圈里不定期会流传“当一个语言专业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此类知乎式YY贴,毫无新意也没什么趣味:“下意识地纠正别人的语法错误”、“下意识地辨别老外的语种、语系”、“下意识地考究近义词之间的区别”。
不过我倒想以此为反例,谈一谈英语专业学生最好能戒除的“体验”。
1 不要迷信捷径
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一样都不能少,当然阅读是重中之重。注意“听说读写译”不包括“看”,所以“看美剧就能学好英语”纯属扯淡。“读小说就能学好英语”对大多数人来讲也基本无效,和美剧一样,英语小说的语言未必规范标准,对于英语基础不扎实的中国学习者来讲算不上最好的读物,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你们的英语基础也未必扎实。
所以要多读、多背non-,搞清楚什么样的英语是地道的、正式的。搞清楚之后多练习,多写作,多翻译,在练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从句、非谓语、and是不是用得太多了?
2 不要不懂装懂
遇到问题,勤查词典,勤搜资料,当然不是查某道和某度。在每一次“我认为”之前,最好先找到权威词典或者上下文的解释,再进行适度思考,不要过分解读,更不要随意指摘。
无凭无据阐发个人喜好、发表个人立场,不如搬个凳子去思南公馆参加读书会。比如不要始终执著于到底有没有贬义,不要将国外不知名论坛不知名博主的YY解读为“权威解释”,多翻翻牛津、朗文的英文释义,其义自见。
说到词典,再补充一句,无论纸质、电子,无论牛津、朗文,不用的词典就是无用的词典。如果你没有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即便你集齐原版OED搁在寝室里,也只能证明你有钱,而不是有文化。
3 不要好为人师
不要认为自己决不会犯“低级错误”,更不要认为自己犯的错“高人一等”。如果你英语不够好,请严于律己, 多检查自己的论文(如果不是抄来的话),看看有没有拼写错误,比如把role model拼成rule model;有没有语法错误,比如第三人称复数连接的谓语动词加了s;有没有常识错误,比如把the Great War翻译成“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些错误我自己犯过,我同学犯过,有耐心读到这一段的读者你有没有犯过?回去检查一下吧。
4 不要自暴自弃
和盲目自信的英语专业学生正好相反,有些人整天把“英语专业学生为什么英语一定要好”挂在嘴边。如果这是自嘲,我倒也能理解,毕竟很多人还是认为“英语专业=自动、快速、准确翻译”。
但有些人把它作为“学不好,也不想学好英语”的借口,这就很荒唐了。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读完四年书,委屈了自己,恶心了别人,何必呢?所以无论外界或同行对于英语专业进行怎样激烈的批判,如果你决定留在这个专业,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不是应尽的本分吗?
我们不谈论英语专业是不是鸡肋,毕竟如果没有一颗想学习的心,任何专业都可能是鸡肋。对于已经选了英语专业的朋友,我想为你们说声加油;对于在犹豫要不要选英语专业的朋友,建议可以多看一些前人的建议,思考清楚后再决定。
如果你身边有人要选英语专业
你会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