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引言
作业是对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补充,作业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质量会对作业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作业设计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鼓励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在“双减”政策的号召和指导下,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基于校情,从师生实际需要出发,将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项目,在单元作业的校本化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以英语学科为例进行阐释。
基于主题、精准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与课程视域强调针对性、系统性、目标性和动态调整等特征相一致,也符合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操作,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学习活动观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围绕主题,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建立以单元主题为统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以任务为抓手,以作业为载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造性地完成大单元任务。基于此,作业设计应先明晰教学目标及作业目标,并根据不同的素养要求,通过可视化量表等方式,确定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从而实现“减量、提质、增效”。
将单元课程内容结构化,建立单元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教师统筹安排,精准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树立文化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赋能思维
作业的主要功能有四类,分别是习得性功能、评价性功能、联系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四类功能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影响。教材中的文本和练习是作业的主要资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在进行选编、改编或创编时,要根据学生需求,关注作业内容与单元话题、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等的一致性。
强基础、拓思维,增强语言习得。第一,改编教材练习,优化课时作业。教材中的文本和练习是作业的主要资源。在单元校本作业设计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中的部分练习与考试应用的类型并不匹配,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改编和优化。例如,福建中考英语听力设置“听力填表”的题型,而课本配套的听力通常是发现对话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听力填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编。
第二,渗透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品质。作业充当了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工具,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思维的发展。教师在作业校本化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在通过图形组织器将文本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内化输入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语言的输出。如在阅读类语篇的作业设计中,常以结构图等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再通过开放性、补充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进行独创性的表达。
重过程、优评价,关注反馈改进。作业承载着评价属性的功能,用于诊断确定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掌握程度、反馈学生的能力水平、态度情感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等,促进师生双方调节改进后续的教与学。在作业评价的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团队变以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并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能力等的掌握情况;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及“渐进达标型”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怀,提升学习的动力;通过建立评价量表等方式,重视学生学习及作业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作业的反馈功能,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在多模态输出项目作业中,通过设计评价量表,提供支架促成“生生评价”,让学生更积极踊跃地参与作业评价,实现自我成长(见表1)。
联生活、创情境,实现“作业育人”。联系性是作业不同于其他课程组成部分的一种特殊属性,特征表现为作业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社合作等方面的联系贯通作用。好的作业设计,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情境,融入地域文化,挖掘思政价值,通过作业设计,实现“作业育人”。
例如,基于词汇巩固的作业在设计时,应改变简单抄写、背诵的作业方式,通过主题语篇联结,设计综合填空类作业。也可以基于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设计项目化作业,鼓励学生间交流、分工、实践并生成成果。以仁爱英语教材七年级下第八单元专题2为例,该单元通过讨论旅行计划,帮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实现传播祖国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作用。在词汇巩固类作业设计时,笔者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旅行经历,创编短文填空作业,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的音形义,了解所学单词并在语境提示中进行运用。同时,笔者还将课本练习进行如下的生活化改编:
1. is going on a trip to in July with his . it with your and check (√) what they or ’t do and give the .(假设康康7月要和他的朋友去三明旅行。与你的同伴讨论,检查他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并给出原因。)(见表2)
2.Write a to to give him some .(给康康写封信,给他一些建议。)
You may begin like this:(你可以这样开始:)
Dear (亲爱的康康) ,
I’m glad to know you will come to for your in July. You well for it. In July, it is hot in and it rains, so you need to(我很高兴知道你将在7月来三明度假。你应该做好准备。三明7月的天气炎热,有时还会下雨,所以你需要)
Yours(你的),
笔者更改情境为7月份三明旅游的旅行建议,通过三明文化内容的补充,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通过对建议理由的补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达到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强支持、巧分层,形成学习自主力。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前教师常采取的根据任务难度对作业进行分层的策略,实际上是针对学生不同能力的训练,会继续扩大学生的学习差异,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负面认知。因此,作业设计更应注重“隐性分层”。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有两种常见的“隐性分层”方式。一是通过小组项目化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选择。如在读写类型的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阅读圈的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从word (词汇大师)、 (文段分析者)、(总结者)、 (文化收集者)、 (讨论组长)等角色中选择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意识。二是对于同样的作业内容和完成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支架、任务提示以提供完成作业的方法指导、资源支持。如仿写Jack’s Trip in (杰克的四川之旅)这一写作作业时,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可给出表格式写作支架,包含重点信息:Time(时间)/(天气)/ to visit(参观的地方)/Food(食物)/(人);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可设计问题式支架:When did you go there?(你什么时候去那里?)/ What was the like there?(那边的天气如何?) / Where did you go?(你去过哪些地方?)/ What did you do there(你在那边做什么了?);对于写作没有思路的学生,可以以看图写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串联文本,同时提供评价支架,提醒注意写作时态、连词等,帮助进一步完善文本。在巧妙分层、多样支架的支持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等不断调适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实施的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基于学情,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重组、改编、创编,设计个性化、主题式作业,通过作业“隐性分层”和经常性的评估反馈,达成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作者杜成露系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副校长,陈瑾系三明市列东中学教师)(《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