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俄国,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邻国俄罗斯。虽是邻国,对大多国民来说却有一种远在天边的既视感。
神秘、严寒、广袤、苍茫、野性、战斗等形容词,是我们下意识给俄国下的定义,至于它为什么是这样,这个国家的历史是否堪称“伟大”,以及是否还会再次“伟大”,往往如历史的雪泥鸿爪一般,有迹可循,却稍纵即逝。
波澜壮阔——源于一个无奈的现实
历史,尤其是谈大历史,往往绕不开“地理环境决定论”。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里说,古希腊人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四海之内”可以指代“世界”的。
俄国历史跟俄国的地理环境也紧密相连。寒冷的地域更适于游牧业,但古代的俄国积极地转向农耕业。
熟悉中国历史的各位都知晓,为了维持稳定的王权统治,农耕业最受王权欢迎。
但在俄国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严重依赖农业,就成了俄国历史一系列问题的最基本原因。
领土扩张——战斗得来的世界第一
如果仅以今天的俄罗斯版图来看(现在当然不是俄国版图最大的时候),俄国也不仅是个极寒的封闭国家。
近些年重回国际关注焦点的克里米亚地区就接近于亚热带气候。但克里米亚也好,太平洋的出海口也好,都不是俄罗斯的祖先们本来就统治的地区。
从农业的角度来看,俄国国内地理环境,实在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对外扩张则是帝国兴盛的必由之路。
不必翻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后浪”出品“汗青堂丛书”里的《旧制度下的俄国》,你也听到过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响亮名号。一番开疆拓土之后,俄国才有了世界第一的国土面积。
而现在来看,很多很多的以前的不毛之地,却成了资源宝地。
农奴制度——落后生产关系的产物
如果你学过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或者政治知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后纺织业飞速发展,那要以畜牧业为基础。通过“圈地运动”,获得更多羊毛(是真的羊毛)的贵族们,成为了工业革命首批“淘金人”。
其他各个国家都是这样,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这样的逻辑。
但俄国则不同,甚至俄国到了近代还存在着让“机械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有些头疼的“农奴制”。
一批人被另外一批人“占有”,虽然农奴不是标准的奴隶,但却失去了“农民”的很多基本权利,尤其是在法律上农奴无法拥有自己的财产。(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
虽然农奴不一定那么悲惨,反而不用像同时代的英国工人那样被疯狂压榨,但“农奴制”却依然暴露出俄国农业的先天不足,生产力低下。
这样的农业很难支撑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于是皇权的推动力就变得越发重要。
我们的清政府皇权也很大,但却极度排斥往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俄国的皇权基于俄国的先天不足,走向了相反的路径。
以力为尊——摆脱不了的“警察机制”
广袤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的农业,良莠不齐的工商业,共同催生了一个呼唤权威的俄国。
古代有皇帝,布尔什维克的统治更加突出“警察机制”,当代的俄罗斯又选择了一位强权领导人。
所以,政治和历史,并不能孤立于社会的变迁,意识形态不会持久的垄断,但其根本的底色不会改变。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其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基调。充满侵略性,呼唤权威性始终存在,倒向西方还是保持一定的“孤立”总是有历史原因。
国内的贵族、农奴、皇室、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如走马灯,舞台剧上粉墨登场,众多历史的细节,我们可能早就从各种渠道里“碎片化”地学习到,了解到一些。
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花更多的时间,看看知名学者们为我们系统梳理出的鸿篇巨制,这将是一个更让人愉悦的选择。
刚刚提到了本书是“后浪”出版的,它家的“汗青堂”历史书件件堪称精品。
现在京东商城的后浪图书正在做促销活动,不少好书都参与每满100减50促销活动,还可以叠加300减50优惠券,能做到300减200的力度,人文社科、艺术文学,小说童书类不少好书都在促销范围内,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活动到9月13日。